每年9月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9月21日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2025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活动主题是“早防早治、守护认知”,旨在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提高公众对老年期痴呆的科学认识,增强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意识,营造关心关爱痴呆老年人的社会氛围。苏州吴中区各医疗机构、护理院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健康宣教活动。
据统计,在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超过1000万名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患者。随着病情发展,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会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容易发生摔倒、误服药物、走失等意外,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积极识别并干预轻度认知障碍至关重要,即“黄金干预期”,是当前已知延缓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方式之一。
2024年,苏州吴中区在越溪街道珠村社区、莫舍社区开展老年人认知障碍(老年痴呆)筛查与干预试点工作并制定实施方案,取得成效显著。今年,吴中区持续推进,在木渎镇和长桥街道继续开展试点工作,旨在通过实践,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老年人认知障碍干预和照护模式。
夯实基础,开展筛查技能专业化培训
为规范开展筛查与干预工作,木渎镇卫生院、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邀吴中区精神卫生中心专家团队,对老年性痴呆相关科普知识、筛查方案工作任务及要求、筛查工具使用方法等进行系统培训。
科学防治,精准守护记忆防线
木渎镇卫生院将筛查融入日常工作,依托老年人健康体检、门诊就诊等场景,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认知障碍问卷填写。截至目前,已完成1223人筛查并全部录入省筛查系统,为后续干预工作建立清晰台账。同时,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化身“健康讲师”,走进西跨塘村、金运社区开展39场健康宣教,让老年人及家庭成员了解到认知障碍的早期信号与预防要点。针对已筛查出的风险人群,团队创新开展非药物干预活动,通过绘制手工扇、手指画、DIY绿植等方式,从视觉、触觉等多感官刺激激发大脑活力,让老年人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延缓认知功能衰退。
长桥街道重点围绕认知障碍照护健康宣教、队伍建设、氛围营造等方面,在水香社区、苑北社区创新构建“1个中心+5个驿站+1支队伍”特色服务网络,圆满完成1个“老年认知障碍支持中心”、5家认知障碍友好驿站、50场次宣教、600 人筛查、5名重点人员跟踪干预的工作目标;并培育发展了50名“认知障碍友好使者”,协助开展老年认知障碍科普宣教、对象筛查等,队伍专业性强,涵盖医务人员、社会工作者、健康管理师、养老护理员及心理咨询师。
营造关爱环境,推动老年认知照护体系建设
为营造关爱老年认知障碍群体的友好环境,吴中区卫健委与区民政局协同发力,在区慈善总会大力支持下,开展老年人认知障碍筛查与干预试点工作及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共同守护老年人的记忆健康,以实现早预警、早诊断、早干预,预防并减缓老年痴呆的发生。同时,通过开展宣教活动进社区、在自媒体平台推送相关内容等方式,提升公众对老年人脑健康的关注度,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老年性痴呆防治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吴中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服务流程,逐步扩大筛查和干预范围,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这项惠民服务。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