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吴施楠
视频 | 章乐
编辑 | 袁月
盐,是诱发高血压的“头号帮凶”。时值“中国减盐周”,#科普专家说慢病#栏目特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血压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王鸿懿,为您拆解高盐饮食的健康风险,手把手教你掌握控盐技巧,把心脑血管保护主动权握在手中!
今日话题:神奇!嚼个“口香糖”就能测出你吃盐多还是少!
王鸿懿:评估食盐量的方法有很多,但目前全世界都缺乏一种既简便易行、又非常准确的评估方法。目前公认评估食盐量的金标准是留24小时尿液,检测尿液中的总钠含量,再换算成大概的食盐量。
此外,常用的还有称重法,即称量每天吃的盐量,但这种方法并不现实,因为很多食物中本身含有钠,仅靠称重无法准确判断总钠摄入量;还有回忆法,比如回忆一天吃了多少顿饭、多少菜、用了多少酱油等,但这类方法的准确性也不高。研究人员还开发了一些相对准确的方法,比如将评估问卷简化成几个小问题,通过回答大致判断食盐量多少。
简单易行的是盐域片法。盐域片有不同的咸度,像嚼口香糖一样,找到与平时饭菜口味相近的盐域片,片号越高,说明平时吃得越咸。这种方法不能定量,只能大致反映食盐摄入的咸淡程度。
除了从“吃”的角度评估,也能从“尿”的角度评估。一种是留一次尿,以尿肌酐为对照,检测尿钠含量,再通过公式计算食盐量;另一种是研究通过留夜尿评估。留夜尿虽然比留24小时尿容易,但一次尿液是否能完全准确反映24小时食盐量还有待研究。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血压科,医生会用小程序结合一次尿的检测结果,推测患者的摄盐量。这种方法对中等程度的摄盐量评估较准,对吃得特别淡或特别咸的情况,准确性可能不高,这时再用24小时尿钠检测来评估和校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