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痛风 / 痹痛?试试这个管用方子

导读:今天学习上中下痛风方的组成、用法、功用及临床应用等。

上中下痛风方

【组成】

苍术(另包,泔浸)60克,南星(另包、姜制)60克,黄柏(另包,酒炒)60克,防己15克,川芎30克,羌活9克,白芷15克,威灵仙(另包,酒拌)9克,桂枝9克,桃仁30克,红花(另包,酒洗)3克,龙胆草1.5克,神曲(另包,炒)30克

【用法】

上药研为末,取糊丸梧子大,每服100丸。空心,白汤下。现代用法:药量酌加调整,作汤剂,水煎服。参考用法:黄柏10克,苍术10克,防己10克,威灵仙10克,桃仁10克,川芎10克,桂枝5克,羌活10克,龙胆草3克,制南星6克、红花6克,白芷10克,

【功用】

清湿热、祛风湿,化痰瘀。

【主治】

上中下痛风病证,现代临床以本方加减治疗结节性红斑、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陈旧性腰部软组织损伤、增生性膝关节炎、陈旧性跟骨骨折、三叉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坐骨神经痛等,均有良好的疗效。

【加减】

痰多者加半夏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胸闷纳差者,加陈皮6克,神曲10克;上肢痛甚者加白芷10克,赤芍10克;下肢痛甚者加牛膝10克,木通6克;内热重者加酒大黄。

【方论】

本方为丹溪治疗上中下痛风病证的代表方剂。上中下痛风方在丹溪传人著述的《丹溪心法》《金匮钩玄》《丹溪治法心要》等医书中均有记载。痛风属于痹证的范畴,相当于痛痹、行痹一类疾病。

丹溪认为,痛风的病因病机是血热而又感受外寒、湿邪,血凝气滞,经络不通,以致四肢百节、上中下走痛。

方中以苍术、黄柏清热燥湿;防己除湿行水;羌活、威灵仙祛百节之风;桂枝横行手臂,温经通络;白芷祛头面风;川芎引血中之气;桃仁、红花活血行瘀;南星祛经络骨节之痰;龙胆草泻肝经之火;神曲理中焦脾胃,消中焦陈积之气。诸药相合,既能散风邪于上,又能泻热渗湿于下,还可以活血化瘀,消滞和中,对上中下之痛风病证颇为适宜,故历来被奉为治疗痛风的代表方。

丹溪曰:大法痛风用苍术、南星、川芎、当归、白芷、酒黄芩。在上者加羌活、桂枝、威灵仙;在下者加牛膝、防己、木通、黄柏;桂枝能横行手臂,领南星、苍术诸药至痛处。

按《丹溪心法》云丹溪治诸痛风,“大法之方有苍术、川芎、白芷、南星、当归、酒黄芩等”,上中下之痛风方即是在此大法基础上,加走骨节之羌活,下行之防己、龙胆草,行臂之桂枝。所谓上中下痛用者,防己、龙胆草下行,羌活、白芷上行,威灵仙、川芎上下行,桂枝横行,神曲、苍术、南星行于中,桃仁、红花行全身,故本方治疗上中下痹痛皆适用。

【医论】

痛风属于痹证的范畴,相当于痛痹、行痹一类疾病。痛风即历节风,多因素蕴内热,血为热耗,或涉水冒雨,或坐卧汗出当风,外邪与内热凝涩,脉络壅塞,关节肿痛,上下走窜。

丹溪认为,痛风的病因病机是血热而又感受外寒、湿邪,血凝气滞,经络不通,以致四肢百节、上中下走痛。治疗宜辛热之剂,疏散寒湿,开发腠理,使血畅行,气得和,则病自安。《经》曰:风寒湿三者杂合而为痹也。盖风痹痿厥,病多杂合,故世俗每言病风而不痛者,则为不仁,此气血两虚,其证为加重矣。丹溪认为,痛风有寒、有湿、有热、有痰、有血之不同。

痹证的治疗:风寒湿痹者不离祛风、散寒、利湿、通络;风热湿痹者当祛风、清热、利湿、通络;病延日久不愈,要注意调补气血,或补肝肾健脾土,或祛痰化瘀,总的治则是补助真气,宣通络脉,使气血流通,则痹自愈。此方疏风燥湿,化痰清热,活血祛瘀,故上中下痹痛可得愈。

【验案】 类风湿性关节炎

陈×,女,51岁。

前患糖尿病,刚治愈不久,开始双手肩关节以下各关节疼痛,继则延及双下肢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疼痛,局部肿胀,活动欠利。

于1982年5月12日住院治疗,入院时两手腕关节、指关节明显肿大疼痛,中指及无名指呈棱形改变,活动受限,两膝关节、踝关节肿胀微红,疼痛拒按,局部有灼热感,步履艰难。查血沉73毫米/小时,抗链“0”1:500,类风湿因子阳性,心肺正常。

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属风湿热痹,痰瘀阻滞经络,留注关节。

投以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加减治疗。

处方:苍术10克,黄柏10克,制南星10克,桂枝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生地黄15克,白芍10克,桑枝20克,威灵仙10克,雷公藤10克。

每日1剂,共进上药5剂后,关节肿痛依然,局部红肿灼热如故。

原方去南星,加麻黄10克,知母10克,虎杖10克,牛膝10克。每日2剂。

5月28日诊:叠进清热燥湿、化痰化瘀之剂35帖,两手指关节及膝关节肿痛明显减轻,灼热消失,查血沉53毫米/小时,已经能自由行走。

前方去生地黄、知母、虎杖,加薏苡仁15克,防风5克,防己10克。

6月12日诊:病去其十之六七,关节肿痛大部分消失,血沉恢复正常,类风湿因子阳性。

守上方再进,意在巩固。

7月16日诊:关节肿痛基本消失,查血沉正常,类风湿因子转阴。

于7月18日告愈出院,嘱其常来门诊复查,并再坚持服药,意在防止反复。

[汪履秋《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3,(4):18]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痛风 / 痹痛?试试这个管用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