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视障人士带导盲犬冒雨爬泰山”的视频引发全网热议。雨中未穿雨衣的导盲犬、主人手持盲杖的动作、休息时未及时补水的细节……种种画面被放大解读,甚至被质疑“虐狗博流量”。面对汹涌的舆论,当事人王营营首次直面争议,含泪说出真相:“我从没想过伤害芬迪,它是我最重要的家人。”
一、“我不是虐狗,而是靠它活着”
37岁的王营营是一名先天性青光眼患者,几乎全盲的他在北京从事按摩工作。2023年7月,经过长达十五年的申请与等待,他终于从中国导盲犬大连基地接到了伙伴芬迪——一只白色的拉布拉多导盲犬。
“对我来说,芬迪不只是工作犬,更是我的眼睛和家人。”王营营坦言。此次爬泰山本是四位同事的共同计划,但因两人临时退出,最终只剩他和另一位视障同事结伴前行。“我们准备了40多斤的行李,其中一半都是芬迪的东西——睡袋、折叠水盆、毛巾、零食,甚至专门带了防潮垫给它休息。”
二、雨中不穿雨衣?真相令人心疼
针对网友质疑“为何不给狗穿雨衣”,王营营解释:“芬迪不喜欢雨衣,穿上后会抗拒行动甚至不愿上厕所。”当时泰山台阶陡峭、人流密集,雨势渐小,他优先考虑了导盲犬的工作状态和自身安全。“如果我因为雨衣让它分心,我们都可能摔下去。”
至于“未及时补水”的争议,他回应:“我每隔一小时就用折叠盆喂水,全程十几次。导盲犬喝水需先卸下导盲鞍,时间未必与人同步。”
三、“误触”非“击打”,直播实为导航
对于最引发争议的“用盲杖击打犬只”画面,王营营还原了场景:“当时芬迪突然分心,我怕摔倒情急下训导了几句。”基地培训要求口令需配合肢体动作,但因右手持登山杖,不慎碰到犬身。“我绝无虐待之意,事后也带它全面体检,髋关节、心脏一切正常。”
而胸前手机被疑“直播”,实则是视障者的导航工具:“我和同事全盲,手机能识别环境、辅助判断路线。我的账号根本达不到直播门槛。”
四、渴望理解:盲人也有看世界的权利
事件背后,折射的是公众对视障群体与导盲犬的认知缺失。王营营说:“许多人觉得盲人就该待在家里,但我们同样渴望登山、看海、感受世界。”
近年来,国内导盲犬数量不足200只,申请需排队数年。王营营两次申请历时十五年,甚至曾因生活条件不足主动放弃。“芬迪让我敢独自出行,我们一起去过北戴河、长城、香山……这是过去不敢想的生活。”
五、专家声音:导盲犬能否爬山?
中国导盲犬大连基地培训员曾表示,导盲犬需定期锻炼保持体能,但需避免剧烈跳跃。王营营也称:“基地从未禁止爬山,只提醒注意关节保护。”宠物医生建议,导盲犬运动需结合个体状况,定期体检至关重要。
网络质疑或许源于善意,但缺乏事实基础的“共情”,反而可能成为伤害特殊群体的利刃。王营营和芬迪的故事,不仅是个人澄清,更是一场关于理解与包容的公共课——当我们讨论“权利”与“自由”时,不该忽视那些在黑暗中默默努力的生命。
正如王营营所说:“我们不需要同情,只需要一个正常看待我们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