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润燥吃“五白”
“燥”是秋季最明显的气候特点,所以,秋季养生保健应从养肺、润肺、补肺入手,而莲藕、杏仁、百合、银耳、白萝卜这五种“白色食物”应是秋季润燥养肺之首选。
+莲藕+
“荷莲一身是宝,秋藕最补人”。莲藕的药用功效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藕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病,久服轻身耐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藕为“灵根”,味甘,性寒,无毒,视为祛瘀生津之佳品。
中医认为,藕性寒味甘,入心、肝、脾、胃四经,分生、熟,且生、熟药性有别。
生食
生藕味甘、性凉,嚼食数片,能使满口生津,膈有凉意,是清心润燥的佳品,《本草汇言》称其为“清热解暑之药也”。生藕绞汁饮之,可治咯血、便血、尿血、衄血等。需要注意的是,生藕性偏寒,脾胃虚寒、便溏者不宜食。
五汁饮
材料:鲜藕500克,生梨1000克,荸荠500克,鲜芦根100克,鲜麦冬500克(芦根、麦冬可用干品替代,用量酌减)。
做法:将梨(带皮)、鲜藕、荸荠榨成汁,将不易榨汁的芦根和麦冬煮水取汁约150~200ml左右,将榨成的汁与煮后的水兑在一起,代茶频饮即可。
功效:有生津止渴、润肺止咳、清热解暑之功,对秋季温燥引起的烦热、口渴、干咳、痰少效果亦好。
熟食
熟藕味甘,性温和。可用生藕煮烂或加入糯米熬粥,食之可治肺燥久咳、产妇血虚或恶露不尽、跌打损伤瘀血、病后脾胃虚弱。常食之还有乌须发、美颜色的作用。
莲藕排骨汤
做法:将适量鲜藕洗净后切段待用,将排骨洗净、切段,冷水下锅后加姜片和料酒,待水开后焯至排骨表面变色后捞出。将适量葱切段、姜切片,另起锅倒油,待油热后下葱段、姜片炒至有香味后倒入排骨翻炒至表面微黄色,倒入开水没过排骨,待大火烧开后,放入洗干净的莲藕块,大火煮沸后开转小火熬制1小时左右,待排骨软烂后加少许食盐增味即可食用。
功效:平素体瘦、易感疲乏、食欲不振之人可常食莲藕排骨汤,有健脾益气、改善食欲之效。
+杏仁+
《本草纲目》中列举了杏仁的三大功效:润肺,清积食,散滞。杏仁对干咳无痰、肺虚久咳等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杏仁有 “甜” 有“苦”,甜杏仁又叫南杏仁,苦杏仁又叫北杏仁,它们之间的差异不止在味道上。
甜杏仁
甜杏仁一般用来作零食小吃,味道甜、个头大,但是它油脂的含量不如苦杏仁,润肺通便的效力也差。
杏仁茶
先取甜杏仁反复浸泡去皮,和大米或糯米一起磨成浆,再兑水加糖,煮成浓浓的一碗。比起杏仁露来,它要更为黏稠滋润。
苦杏仁
入药的杏仁为苦杏仁,据《本草纲目》记载,苦杏仁性温,有通肺络、降肺气的功效,因此秋燥咳嗽的时候,苦杏仁还能发挥润肺止咳的作用。苦杏仁含有杏仁油成分,不仅能使皮肤更加润滑,肠道也“运行”得更为通畅,既能美容又能通便。
需要注意的是,苦杏仁有小毒,这种毒属于氢氰酸一类,充分加热后即可分解,但生吃有中毒的可能。因此,使用苦杏仁一定要煮得熟透,一次量不宜大,并严格遵医嘱使用。
+百合+
百合味甘、性平,是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佳品。其主要发挥三大功效:一是润肺止咳,适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咯血,常配伍款冬花、麦冬;二是清心安神,针对虚烦惊悸、失眠多梦,多与麦冬、酸枣仁同用;三是养阴润燥,可改善胃阴虚热之胃脘疼痛及热病后余热未清之症。
百合雪梨羹
材料:百合20克,雪梨1个。
做法:以上材料加水煮烂后,放少许蜂蜜。
功效:养阴润肺止咳,适合秋燥咳嗽。
百合莲子粥
材料:百合20克,莲子(去心)20克,粳米60克。
做法:加水煮至米烂成粥。
功效:养阴清心,改善睡眠质量。
+银耳+
银耳,又称雪耳、白木耳,是生活中常见的食用菌。清代张仁安在《本草诗解药性注》记载:“此物有麦冬之润而无其寒,有玉竹之甘而无其腻,诚润肺滋阴之要品。”其性味甘平,入肺、胃、肾经,具有滋阴润肺、益胃生津的功效,是一年四季都适合的进补佳品。
银耳美容羹
材料:银耳30克,黑芝麻、核桃仁各50克,葡萄汁、蜂蜜各50毫升。
做法:将黑芝麻、核桃仁炒香,研碎。银耳用温水泡发,去根蒂,撕成小朵。净锅上中火,加入清水,入银耳,烧开后改用小火慢熬,加黑芝麻、核桃末和葡萄汁,炖至银耳软烂汁稠,兑入蜂蜜即成。
功效:滋补肝肾、美容养颜。
+白萝卜+
中医认为,白萝卜性凉,味甘、辛,入脾、胃、肺经,具有清化痰热、消积导滞、下气宽中的功效,主治痰热咳嗽、食积腹胀、呕吐反酸等。白萝卜是克制深秋“凉燥”的有效蔬果之一。
白萝卜牛骨汤
材料:牛骨1000克,白萝卜300克,生姜3片,葱花、食盐、胡椒粉适量。
做法:白萝卜切块,牛骨焯水,捞起冲掉血沫。胡椒粉连同牛骨、生姜一起放入汤煲中,加适量清水煲1小时,再放入白萝卜煮半个小时,加入食盐调味,撒上葱花即可。
功效:祛风散寒,化痰消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