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警惕指尖上的“毒”玩具

近期,央视《财经调查》曝光了一则关于用有毒硼砂制作解压软泥的事件,这种号称“解压神器”的软泥类玩具风靡市场,是孩子们较为喜欢的一类玩具。但软泥类玩具导致的儿童伤害事件也屡见报道,安全性得不到保证,引发了公众对儿童健康的担忧。

01

解压软泥隐患多

解压软泥色彩艳丽,造型多样,可以随意揉捏、挤压、摔打,仍会恢复原来的造型,被很多人认为是释放压力的神器。但据报道,软泥玩具的核心材料是胶水和成型水。根据产品介绍,成型水可以让胶水不再粘手,使软泥可以随意揉搓拉伸。但电商客服坦言,成型水的成分除了水就只有硼砂。

资料显示,硼砂含硼矿物及硼化合物,通常为含有无色晶体的白色粉末,易溶于水。硼砂有广泛的用途,可用作清洁剂、化妆品、杀虫剂,也可用于配制缓冲溶液和制取其他硼化合物等。硼砂毒性较高,人体若摄入过多的硼,会引发多脏器的蓄积性中毒。

国家推荐性标准《消费品中重点化学物质使用控制指南》明确指出,液体或黏性玩具材料中,硼的迁移量应少于等于300毫克/千克。但据调查发现,有些不合规的“三无”产品硼砂含量最高竟超标19倍。

据报道,由于这类软泥玩具产品的质量问题和相关的安全事件频发,多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屡次发布消费警示,并在市场上加大了对这类问题产品的查处力度。但部分商家转移销售阵地,在网络上进行销售。短视频平台上销售起泡胶、水晶泥等软泥玩具的账号不仅视频的点赞数量高,购买的网友也很多。另外,电商平台上这类软泥玩具销量同样很高。除了成品软泥类玩具,各种自制软泥套装的销量也很高。

02

“硼砂食品”需警惕

除了玩具,关于硼砂的新闻还出现在食品中。由于硼砂添加到食品中后会让食品更加筋道且保质期更长,所以一些不法商贩也将硼砂添加到食品中。如,有新闻报道,柳州市柳江区某食品坊在生产粽子过程中添加硼砂;湖南株洲市一肠粉店在肠粉中添加了硼砂等。

硼砂毒性较高,世界各国多把它列为食品禁用添加物。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毒理实验室郑思雨曾在其文章中介绍,硼砂对人体的危害有急性中毒和慢性危害两方面。急性中毒方面,误食硼砂会对人体消化道产生刺激,引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皮肤可能出现鲜红色疹子,严重时会导致血压下降、休克、昏迷。成人急性中毒剂量范围为1~3克,摄入约15克硼砂即可致命,而儿童的致死剂量更低(约5克)。

慢性危害方面,一是肝肾损伤。硼砂进入人体后,不易被排出体外,长期食用会在人体内不断蓄积。蓄积的硼砂主要攻击肝脏和肾脏,可能导致肝肾功能异常甚至衰竭。二是神经系统影响。硼砂可作用于神经系统,使人出现头痛、烦躁、神经衰弱等症状。三是生殖发育毒性。研究表明,硼砂可能对男性睾丸产生毒性,影响生育能力。硼化合物还可通过胎盘屏障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2023年《母婴健康研究》对250名妊娠期女性的膳食暴露做了跟踪分析,结果发现,摄入含硼添加物的孕妇,其新生儿出生体重偏低的概率较对照组高出近40%,并伴随轻度神经发育迟缓。这个数据意味着,即使母体未出现明显中毒症状,胎儿仍可能因硼的穿胎屏障影响而遭受发育损害,这种“无声的伤害”更值得警惕。

03

擦亮双眼护健康

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11年发布的《玩具安全:化学及类似活动的实验玩具》(GB 26387-2011)中,对可使用的特定化学物质作出明确要求,很多自制类玩具中的硼砂和聚乙烯醇等配料均不属于该标准容许含有的化学物质。

江苏省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黄洋曾介绍,通过皮肤黏膜接触超标硼砂,可能引发皮肤刺激与局部过敏症状。如果皮肤黏膜有破损、破溃时接触硼砂,会通过皮肤进一步吸收,进而引发中毒。建议尽量避免让儿童接触此类玩具;若一定要玩,务必选择正规品牌、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坚决不购买“三无”产品。同时,孩子玩完后必须洗手,避免将手放入口中,防止误食。

另外,为避免吃到含有硼砂的食物,郑思雨曾在文章中建议:一是提高警惕。对过分追求筋道“弹牙”“不易烂”“异常光亮”且价格低廉的米面制品、肉制品等保持警惕。二是正规渠道购买,优先选择信誉良好的大型超市、连锁店或有严格管理的农贸市场购买食品。三是关注官方信息。留意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的食品安全抽检信息和风险提示。四是留存证据,积极举报。若购买到疑似非法添加食品,注意保留证据(票据、样品),及时向市场监督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

记者 || 燕声

编辑 || 颜红波

校对 || 郑春华

审核 || 董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警惕指尖上的“毒”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