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狐大医 | 当生命说:“我太累了!”走进那些被误解的自杀念头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北京积水潭医院心理行为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张娜

编辑 | 原野

今天是世界预防自杀日。自杀是一个极为严肃且沉重的话题,它不仅关乎个人的生命安全,更牵动着家庭、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在出诊时,我时常听到这样的问询:

  • “大夫,我这样是不是很矫情”
  • “医生,你说说这孩子是不是就用自杀这个幌子逃避上学”
  • “医生,我觉得他就是被手机害的,他要是不看手机,什么都好了”

……

小雨(化名),一头乌黑的长发,五官很精致,眼睛却没有神采,她走进诊室的时候,把家人关在了外面。她说初中这几年,心情不好,学业压力大,和同学的交往也让自己心力交瘁,家里感受不到理解和信任,经常会冒出自杀的念头,以前也去医院看过很多次,医生建议住院和药物治疗,可是妈妈都拒绝了。她说妈妈认为这些都是自己不够努力,妈妈一直用她的知识来治愈自己,最近感觉很难熬,来寻求帮助……

关先生(化名),来就诊的时候说觉得自己可能是病了,朋友们都说自己应该来看看医生。生活压力大,收入不抵债务,家人还觉得这些都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而那些担负的债务都是自己理所应当要承担的,所以常常在脑子里会冒出“不如死了”的念头,感觉自己不知道哪一刻就会真的跳楼……

这样的一幕幕,是不是会感觉很熟悉,我们也许也会听到身边人的碎碎念“最近太累了”“这一天天有什么意思呀”“每天写作业考试真的是无聊”,我们自己也可能正在或者曾经经历过重要考试前的心力透支、失恋时的绝望、工作中被冤枉被打压的无助、友情背叛的心碎、身体患病时的崩溃……

自杀的原因

自杀行为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理疾病:抑郁症患者常常会陷入持续的低落情绪之中,感到绝望、无助,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这种状态若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和治疗,自杀的风险会比较高。具有冲动性人格特质的人在面对挫折、冲突或情绪波动时,往往在瞬间的情绪冲动下就可能选择自杀。
  2. 社会因素: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当一个人在遭遇困难和挫折时,如果得不到周围人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会增加自杀的风险。
  3. 生理因素:患有严重慢性疾病的人,长期承受着身体的痛苦和疾病的折磨,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多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可能会使部分患者产生自杀的念头。

预防自杀的措施

预防自杀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个人、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入手,构建全方位的预防体系。

  • 个人层面:不断增强自身的心理韧性,学会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挫折。可以采用深呼吸、正念冥想、运动等。当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心理疾病时,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此外,还可以拨打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12356,获得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 家庭层面:家庭是个人成长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温馨、和谐、充满爱的家庭环境对于预防自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家庭成员遇到困难时,不指责、共同面对问题,有助于增强家庭成员的安全感。尤其要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青少年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诸多问题,需要家长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避免过度施压。
  • 社会层面:社会需要提高公众对自杀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努力营造一个关爱生命、关注心理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

自杀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预防自杀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常常会这样回复“我们的目标是生活工作学习乐观积极、不沉迷手机、不胡乱发脾气……但我们需要先解决当下的问题”,我们需要和每一个痛苦求助的人一起去发现问题所在,理解他们内心的痛苦,而不是用我们成功的经验去编辑他们的人生……

希望每一个生命都能得到尊重和珍视,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狐大医 | 当生命说:“我太累了!”走进那些被误解的自杀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