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也称为脑梗死)是脑血管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发的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它可能导致运动障碍、言语困难或吞咽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其中,饮食管理是康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能有效预防复发、控制并发症(如高血压、高血糖),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为什么饮食对脑梗死患者很重要?
脑梗死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肥胖等。不当的饮食会加剧这些问题,导致二次卒中风险增高。同时,部分脑梗死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医学上称为吞咽功能障碍),这会增加呛咳、误吸和营养不良的风险。因此,科学合理的饮食不仅能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支持康复,还有以下好处:
l降低血压和血脂:减少盐和脂肪摄入可预防心血管并发症。
l控制血糖:稳定血糖水平,避免糖尿病加重脑损伤。
l维护消化功能:高纤维饮食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脑梗死患者卧床时常见)。
l促进脑部修复: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有助于神经细胞再生。
饮食指导建议
应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适量蛋白质”的原则。
以下具体建议,适用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
l控制钠盐摄入(每日≤5克):
目的:减少高血压风险,防止脑水肿加重。
建议:避免咸菜、腌制食品、加工肉制品(如香肠、培根);烹饪时使用香草、柠檬汁替代盐调味。每日限盐量相当于一小茶匙。
(小贴士:阅读食品标签,选择“低钠”标识的产品)
l选择低脂食物,特别是降低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目的:预防高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复发。
建议:限制肥肉、油炸食品、奶油和全脂乳制品;优先选择植物油(如橄榄油)、脱脂牛奶、瘦肉(如鸡肉、鱼肉)和豆类。每日脂肪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的25%以内。
(小贴士:每周吃鱼2-3次,尤其深海鱼(如三文鱼),富含omega-3脂肪酸,能抗炎、保护血管)
l增加纤维摄入(每日25-30克):
目的:预防便秘,控制血糖,并改善饱腹感。
建议:多吃新鲜蔬菜(如菠菜、西兰花)、水果(如苹果、香蕉)和全谷类(如燕麦、糙米)。蔬菜每天300-500克,水果200-350克。
(小贴士:蒸煮方式保留纤维,避免添加糖分的水果罐头)
l保证充足水分(每日1.5-2升):
目的:预防脱水(脑梗死患者易忽视饮水),避免血液黏稠。
建议:少量多次饮水,温水为主;可包括淡茶、清汤。如果吞咽困难,使用增稠剂将液体调至糊状,或用特殊饮具辅助。
(小贴士:监测尿液颜色(淡黄色为佳),确保每餐前后饮水)
l适量蛋白质摄入(每日1-1.5克/公斤体重):
目的:支持肌肉修复和免疫功能,减轻营养不良。
建议:选择易消化的蛋白质源,如鸡蛋清、豆腐、瘦肉;避免高脂蛋白质如猪肉皮。每餐包含一份蛋白质食物(约手掌大小)。
(小贴士:如有吞咽问题,可选软食如蒸蛋羹或豆腐脑)
l避免高风险食物和饮品:
目的:防止诱发疾病或加重症状。
建议:严格限酒(酒精会升高血压),避免咖啡因过量饮料;少食高糖甜点、高热量快餐;如血糖异常,需限糖。
(小贴士:进餐时保持细嚼慢咽,减少大块食物导致的呛咳风险)
l针对吞咽困难患者的饮食调整:
目的:确保安全进食,降低误吸性肺炎风险。
建议:使用浓稠状饮食(如泥状粥、糊状蔬菜),采用特殊餐具(如小勺子或吸管杯)。由护理人员评估吞咽功能,必要时选择肠内营养支持。
(小贴士:进餐环境安静,鼓励患者坐直体位(30-90度),进食后漱口清除残渣)
日常生活建议和食谱示例
饮食频率:推荐“少食多餐”(每日4-5餐),避免暴饮暴食以稳定血糖。
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减少煎炸。
示例一日食谱(供参考,需个性化调整):
- 早餐:燕麦粥(加少量坚果碎) + 水煮蛋 + 半根香蕉。
- 午餐:清蒸鱼 + 糙米饭 + 炒西兰花。
- 晚餐:豆腐汤 + 小米粥 + 蒸南瓜。
- 加餐:苹果泥或酸奶(低脂)。
运动与监测:结合轻度活动(如散步、太极、五禽戏),监测体重和血压变化;记录饮食日记便于调整。
注意事项
脑梗死患者的饮食必须个体化:年龄较大者需增加钙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糖尿病合并者要严格控糖;护理人员应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执行方案,确保安全。如患者出现厌食、呛咳或体重下降,立即寻求专业评估。
饮食是脑梗死康复的“隐形良药”。通过科学配餐,患者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降低30%以上的复发风险(基于流行病学研究)。记住,持之以恒是关键!
来源:神经内科二病区
一审:张海云;二审:李文静;三审: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