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2025年9月7日迎来了秋季的第三个节气——白露。白露节气标志着仲秋开始,是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重要转折点。
南昌贡方堂国医馆中医科专家陈顺涛介绍,中医养生强调“天人相应”,白露养生应遵循“秋收”的原则,谨防寒邪入侵,注重“收”与“润”二字,为冬季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饮食·养肺润燥
白露至,秋意浓。此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昼夜温差达到一年中的顶点。
中医认为,白露是典型的秋季气候,其核心特点就是“燥”——燥邪易伤津液,导致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便秘、皮肤干裂等问题。
辨证施膳:润燥养肺,健脾生津
白露时节,饮食当以健脾润燥、滋阴养肺为要旨,宜食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
- 多吃滋润之品
梨、蜂蜜、百合、银耳、芝麻、核桃、糯米、甘蔗等食物具有很好的滋阴润肺作用。推荐食疗方如冰糖炖雪梨、百合银耳羹、芝麻核桃粥等。
- 适当增酸
中医认为“酸味收敛”,可助肺气收敛。适量食用葡萄、石榴、柚子、乌梅等酸味水果。
- 少辛多甘
减少葱、姜、蒜、辣椒等辛散之品的摄入,以免助燥伤阴。适当增加甘味食物如红枣、山药、莲子、蜂蜜等以健脾益气。
- 适时进补
体质虚弱者可适当选用沙参、麦冬、川贝、黄芪等中药煲汤,但不宜大补,以免虚不受补。
衣着·保暖有度 勿忘“秋冻”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阳气在春夏向外发散,到秋冬则向内收敛。白露正是这个转折过程的关键点。
此时人体阳气开始收敛,津液也开始向内收藏,为冬季储备能量。若此时过度耗散阳气,冬季就容易出现阳虚症状。
中医认为腹部是“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寒气通过肚脐侵入体内,易导致腹痛、腹泻等问题。
背部保暖也不容忽视,背部有人体阳经之海——督脉,受凉易伤阳气。“春捂秋冻”是古人总结的养生智慧。
白露时节,健康人群可适度“秋冻”,即不宜过快过多添加衣物,以增强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特别注意脚部保暖,“寒从脚起”,可晚间用热水泡脚,温通经络。
但“秋冻”并非人人适宜,老年人、体弱多病者以及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不宜“秋冻”,应及时添加衣物。
“白露身不露,寒从脚下起”,特别提醒,重点保暖腹部、脚部(可穿薄袜)和颈部,此时别忘“护膝防骨松”,避免受凉引发感冒、腹泻或关节不适。
中医·穴位推拿
中医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世界是一个整体,也是阴阳对立统一的结果。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自然界之所以出现季节和时序变化是因为天地阴阳之气的升降变化,人的五脏六腑、四肢七窍等机能活动,都受到24节气的影响。
若人体顺应24节气开展保健推拿,结合每个人自身的体质特点,以调和天人之间的阴阳,帮助肌体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最大限度调动潜能以应对环境变化,抵御疾病,达到防病保健,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贡方堂中医门诊部根据节气变换,结合人体自身的体质特点,推出《24节气保健推拿》,促进中医药养生文化的广泛传播,为南昌市民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健康保健服务。
白露时节,经穴保健应以调理肺、脾、胃经为主。按摩或艾灸尺泽、太渊、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等穴,以补肺润肺、健脾养胃、培土生金、补肾纳气、滋阴养阳,促进人体阴阳脏腑气血的平衡。
尺泽穴
位置: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功效:滋阴润肺,调养肺气。预防秋季燥气当令而形成的秋燥;
方法:拇指端按揉左右尺泽穴各3~5分钟,力度以感觉酸胀为度,每分钟50~100次,每天1次。
太渊穴
位置:手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功效:补益肺气,润肺止咳。进行秋季肺、呼吸道常见问题的预防调养;
操作:拇指端按揉左右太渊穴各3~5分钟,力度以感觉酸胀为度,每分钟50~100次,每天1次。
防凉护胃:按揉“足三里”“关元”
白露后脾胃易受寒凉影响,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能健脾养胃,关元穴(脐下3寸)可温阳散寒。睡前按揉这两个穴位,能增强脾胃功能,减少腹泻、腹痛等不适。
足三里穴
位置: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位于犊鼻和解溪的连线上;
功效: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通腑化痰等作用。刺激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生成与运行,提高身体免疫力,缓解胃部不适如呕吐、腹胀、腹泻等。
方法:用拇指指腹用力,在足三里穴上按揉,力度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每次按揉3-5分钟,每日可进行2-3次。
小儿推拿
白露时节小儿养生的核心是:防凉、防燥、健脾、润肺。
贡方堂根据节气及小儿特点,选取肺脾相关穴位。推荐每日1次,5-7天为一个周期。
白露节气小儿推拿以调理脾胃、滋阴润燥、增强免疫力为主,常用到的穴位有:
补肺经:
无名指掌面从指根向指尖来回推100-300次。
清补脾经:
大拇指外侧从指尖向指根来回推100-300次。
白露时节通过中医保健养生方法,可以增强脾胃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大家快快做起来,让我们一起享受健康、舒适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