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查出血管有斑块,是不是离脑梗、心梗不远了?听说斑块一旦长了就消不掉,只能等着做手术?在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北京融科医院里,孙建平主任在门诊常常会听到患者类似的提问。
由于太多人因对血管斑块的认知偏差,甚至让小小的斑块演变到了威胁生命的地步,对此孙建平主任始终觉得让患者看清血管斑块的真相,学会科学应对,也是守护心血管健康的关键一步。今天,他结合数十年临床经验,为大家拆解那些血管斑块的真相。
真相一:血管斑块不是老年人专属,年轻人也可能中招
很多人觉得血管斑块是老人才会得的病,这种想法其实存在偏差。孙建平主任解释:“血管斑块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并非一朝一夕。过去确实以中老年人为主,但现在年轻人长期高油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熬夜压力大、吸烟酗酒,从中医视角来看,年轻人的这些不良习惯,其实正在悄悄打乱身体的气血平衡。
长期熬夜会耗伤心气,让气血运行变慢;高油高盐饮食容易滋生痰湿,加上缺乏运动导致气滞,痰湿与气滞交织,时间久了就会形成瘀滞,这和西医说的斑块形成本质上是相通的。”
真相二:血管斑块并不等于没救了!稳定斑块比消除更重要
孙建平主任无奈地说,“我见过不少患者,得知斑块不能完全消除,就觉得没救了,甚至放弃治疗。其实斑块的核心危害不仅是因为它的存在,更是因为它的不稳定,而控制斑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从生活方式、基础疾病管理、规范用药三方面入手。”
孙建平主任举例,曾有位 65 岁的患者,查出了颈动脉斑块,中度血管狭窄,还伴有高血压,当地医生建议考虑手术干预,可老人特别抵触手术,于是辗转来了北京,在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北京融科医院找到孙主任,想试试保守调理。
经过详细的辨证论治后,孙主任给他制定了中西医结合的调理方案:一方面先通过西药控制血压、血脂等,确保基础指标稳定,不让斑块继续恶化;另一方面,结合辨证,孙主任发现老人属于痰瘀互结的证型,又为他加用了活血化痰的中药,帮助改善血管内环境,辅助稳定斑块。同时指导他清淡饮食、每天散散步,促进血液循环。
通过这个案例,孙建平主任想提醒大家的是:查出斑块不用过度恐慌,只要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再及时调理,很多人的斑块能稳定甚至延缓进展,不会轻易发展成严重问题。
真相三:没症状不代表没风险,定期检查比自我感觉更靠谱
由于血管斑块早期甚至中期,大多没有明显症状,等出现头晕、胸痛、肢体麻木时,往往斑块已经造成血管狭窄,甚至造成血管堵塞,因此孙主任一再强调颈动脉超声和血脂检查的重要性。
孙建平主任之前接诊过的一个患者,体检时查出冠状动脉有斑块,但因为没感觉就没在意,也没按时复查。直到某天凌晨突发剧烈胸痛,送到医院时已经是急性心梗,虽然抢救及时保住了命,但心脏已经出现不可逆损伤,要是他能定期复查,早点干预,也许就不会走到这一步。
从医近40 年的初心:让更多人远离血管疾病
从医多年来,孙建平主任对患者的关心从未局限在门诊。他曾作为国家中医医疗队的一员,跟着团队去了青海偏远地区义诊,那里不少牧民因为交通不便、医疗资源有限,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知几乎是空白,有人常年头晕却不知道是血管问题,有人查出高血压却随便停药。
经此一行,孙建平主任也深有体会:“其实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比治疗更重要、也更省心。就像血管斑块,早发现、早调整,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发展成大问题。这也是我这么多年坚持义诊、做科普的原因,想让更多人尤其是医疗资源少的地方的人,早点懂这些道理,远离血管疾病的困扰。”
最后,孙建平主任想对大家说:“尽管血管斑块可防可控可治,大家也不能掉以轻心,了解它的真相,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检查、及时调理,才能更好地远离疾病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