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晚期肺癌8年抗癌路,每一步都算数

讲述者:K先生

整理者:pear

编者按

“用实力坚持到胜利”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一经发出,很快收到了诸多ALK+肺癌患者及患者家属朋友们的热情参与。一幅幅饱含希望的影像,一句句真挚动人的文字,不仅定格了生活中的温暖瞬间,更传递出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生命光芒。我们从中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投稿者,邀请他们讲述镜头背后的故事,让勇气与希望在分享中延续

本期我们邀请到的是我们的战友K先生,确诊当月,他的双胞胎儿子早产,来自家庭和自身的双重困境让他在艰难中踽踽独行,甚至一度迎来了癌细胞的全面反扑,好在最终峰回路转,他成功实现手术治疗后MRD阴性的奇迹!他的故事,是绝境中不灭希望的见证,更是父爱如山、向死而生的奇迹。

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

——K先生

1

0岁:我和儿子同年同月“生”

2017年10月初,反复低烧和盗汗让我走进当地医院。CT报告出来,已高度怀疑肺癌,医生委婉地说:“情况不太乐观,最好去广州大医院看看。”这句话像一记重锤砸在心上。那时妻子正因为双胞胎胎象不稳住院保胎,25周宫口就已开了两指,全天卧床连翻身都要小心翼翼。我不敢告诉她实情,只能独自带着CT片,踏上去广州的求医路。

10月23日,我在中山一院做了穿刺。第二天清晨,我颤抖着手点开手机查询报告——“肺腺癌,右肺下叶3.0x2.7cm肿瘤,肺内广泛淋巴转移伴有锁骨淋巴转移,3B期”。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看到白纸黑字的诊断,我还是瞬间浑身冰凉,大脑一片空白。我在医院楼下一圈圈漫无目的走着,脑子仿佛一下子就不转了,只剩下一个念头,自己可能马上要告别这个世界了。努力调整好表情才敢回到病房,妻子正虚弱地躺在床上,母亲在旁边削着苹果,抬头对我笑了笑。那一刻,巨大的孤独与无力感几乎将我吞噬,这样的事我自己都无法承受,更不敢在这种时候告诉他们。

10月30日,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儿子早早降临到世界,看着保温箱里只有三斤重的小小身躯,我的心被揪得生疼。他们那么小,一出生就要离开母亲住进保温箱,而我这个父亲却可能无法陪他们长大。我以为自己掩藏得足够好,妻子还是看出了我的异常,出院那天她一直追问我最近怎么一直看起来都不太高兴,问我有什么事情瞒着她。当我艰涩地说出“肺癌”两个字时,她愣了几秒钟,眼泪瞬间涌出:“是不是误诊?能不能治?”我沉默着紧紧抱住她,无声宣告确诊的事实。那段时间,我常被她断断续续的抽泣声惊醒,她总哭着说无法接受。

中山一院床位紧张,我们托关系找到了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顺利入院,重新做了CT和病理会诊。当时在中山一院先用血液做了基因检测,检测结果没基因突变。由于已经离开了中山一院,不知道需要找医生开单用穿刺取到的组织进行基因检测。没查出突变,中肿安排了5次化疗。11月2日开始一化,自己一个人住院,思绪翻涌,担心着妻子和孩子那边的情况,偶尔看到孩子的照片,还能稍稍抚慰心绪。好在我还年轻,副作用并没有很大。化疗有效,每次复查肿瘤都有缩小,4次化疗后,肿瘤病灶缩小到1.6*1.5cm。

化疗期间,我偶然了解到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周清主任在肺癌治疗领域有口皆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带着所有病历去咨询。周主任仔细看完资料后,一针见血地指出:“你这么年轻,肯定有基因突变。不要放弃,去把穿刺的白片借出来再做一次基因检测!”这句话像黑暗中的灯塔,让我在迷茫中看到了方向。我立即回到中山一院借出病理白片送检,结果令人欣喜——ALK阳性。因为当时我已经在化疗了,医生建议把靶向药放在后面用。

现在想来依然十分感激,那时候我一个人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瞎碰,没有任何人可以商量,我也完全不知道肺癌治疗的任何方法,周主任的一句话彻底改变了我的治疗道路,为我后续治疗指明了方向,让我知道后面依然有治疗方法可以用。

因为抗癌治疗的高昂费用,我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公司得知我家的情况后,不仅组织了捐款,还帮我联系了香港的医院,提供了免费的慈善医疗援助。2018年3月,我赴港接受治疗。香港医生为我做了全面的PET-CT检查,制定了精准的放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结束,淋巴转移的活性降低了很多,肺部原发病灶也基本看不到了。香港医生建议我先空窗休息,让身体慢慢恢复。

2

2岁:癌细胞在身体里炸开

空窗期的日子就像走钢丝,看似笔直向前,却总担心下一脚会踏进深渊。2019年9月,突然的颈部剧痛打破了平静,疼得我根本无法扭头。再次问诊周主任,她一触诊我的锁骨处就神色凝重,立即安排了PET-CT检查。等待结果的那几天,我每晚都梦见自己在黑暗中下坠。

当报告显示“肝转移1.1×1.3cm、骨转移、腹膜纵隔多处转移”时,我感觉全身的血液瞬间凝固——癌细胞如同空投的导弹,在体内轰然炸开,这比初诊时还要多的转移灶,直接宣判了4B期的诊断。攥着报告的手止不住颤抖,仿佛连一直支撑着我的那口气也骤然消散。我瘫软无力地挪动脚步,呼吸变得艰难,大脑一片空白,茫然地走向医生的诊室。

周主任仔细查看了我的情况,建议使用二代靶向药阿来替尼,她告诉我这个药对ALK突变治疗效果很好,能够把脑部保护得很好,在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更具优势。但当时药物还没进医保,每月的药费让我望而却步。下意识想要放弃,不知道这个药能用多久,不能因为自己拖垮整个家庭。

妻子却异常坚定地劝我:“既然现在有药可以用,医生也说了效果很好,我们就试试。多坚持一天就有一天的希望,说不定明年这个药就进医保了。”她一次次耐心地开导我:“这个家不能没有你,孩子不能没有父亲。”看着她坚定的眼神,我终于下定决心接受治疗。

幸运的是,服药后没多久,折磨人的脖子疼就好转了。除了偶尔会觉得累,其他都还好,而且吃药后胃口特别好,晚上遛弯回来总想再加一顿夜宵。一个月后复查,全身的转移灶都明显缩小,周主任鼓励地说:“效果不错,一定要坚持下去!”

图片来源:摄图网

3

3岁:不是进展,是峰回路转

靶向治疗的日子在希望与忐忑中流逝。2020年12月的常规复查,CT报告显示肺部原发灶有异样,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是不是耐药了?是不是进展了?”这些念头像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将我淹没。作为一个晚期癌症患者,最害怕的就是听到“进展”两个字。

周清主任仔细研读影像后,神色凝重地告诉我:“从影像上看,确实怀疑是进展了。”这句话让我的心沉到了谷底。但她话锋一转:“但正因如此,我反而认为现在是个手术的好机会,我们应该考虑把进展的原发灶切除掉。你还这么年轻,有手术机会要积极争取。”

周主任的话像一束光,驱散了我心中不安的迷雾。更让我感动的是,她为我争取了MDT多学科会诊,联合了放疗科、外科的专家们一起讨论我的病例,最终达成了手术共识。

术前完善的PET-CT检查更是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报告显示所有转移灶都失去了活性!我再次忍不住双手颤抖,反复确认着每一个字,原来不是进展,这一次是峰回路转。周主任也很欣慰:“其他转移灶都没有活性了,说明阿来替尼治疗的整体效果还是很理想的。现在手术切除原发灶部位,预后会更好。”

经过和妻子的慎重商量,我们决定抓住这个宝贵的手术机会。手术前夜,妻子给我看儿子的视频。两个孩子对着镜头奶声奶气地说:“爸爸加油!”那一刻,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挺过去。

2021年2月2日,行胸腔镜右下肺癌根治术,手术进行得很顺利,术后恢复的艰辛超出了想象。每一次呼吸都像细密的锥子一下下地刺在肺上,咳嗽时伴随着撕裂般的剧痛。但每次看到手机里儿子们可爱的笑脸,我就又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最令人欣慰的是,术后,医生告诉我手术效果很好,切出来的部分做病理已经看不到癌细胞了

术后带给我的心理压力会减少很多,手术不仅是切除了我身体里的肿瘤,也破除了我心中名为“癌”的魔障。术后随访,MRD结果显示阴性,我知道暂时是安全的了,心态真的轻松了非常多。术后居家也常做吹气球等肺功能训练,身体也在逐渐恢复。周主任建议我可以空窗两个月让身体恢复一下,两个月后复查,她给我安排了脑核磁也无异常,主任告诉我ALK停药后期有可能会出现脑部进展的风险,建议我还是继续用药巩固治疗。

图片来源:摄图网

4

6岁:探索世界的旅途

到2023年,治疗已经六年了。这六年间,我几乎把自己封闭在家里,每次复查虽然都状态稳定,但我因身体原因只能做些兼职,不能长时间工作,时间久了,内心也很苦闷。负面情绪慢慢织成一张无形的网,把我困在疾病的阴影里。直到一次突如其来的低钾血症,让我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那段时间,我反复低烧、嗜睡,整日昏昏沉沉。我一度以为是肿瘤进展,整个人陷入深深的恐慌。检查结果出来,是低钾血症。一场虚惊,却像一记警钟敲醒了我:生命不该在等待中消逝,而该在探索中绽放。既然不知道明天会怎样,更要抓紧时间,去实现那些还可以追的梦。

我毅然买了“随心飞”,第一站选择了雪山。站在海拔3000多米的山腰,寒冷的风刮在脸上,我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清醒。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雪山顶上,整座雪山渐渐被染成金黄色时,我忽然热泪盈眶。网上说看到“日照金山”的人会幸运一整年,我对着雪山默默祈愿未来。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长白山天池,我同样幸运。去的那天还下着雨,第二天却放晴了。碧蓝的天池像一块巨大的宝石镶嵌在群山之中,湖面如镜,倒映着雪峰与流云,山峰的皑皑白雪,在阳光下泛着圣洁的光。在壮丽的自然面前,所有的烦恼都显得那么渺小。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奇迹。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病友群的战友们也给了我很大勇气。看到他们分享生活照与旅行照,给了我很大的治疗信心和鼓舞。生病不代表就要被困在病房里。我们依然可以活得很精彩,甚至可以比以前更懂得享受生活。治疗多年的抗癌前辈说过:“不要把癌症当成生活的全部,它只是你生命的一部分。”这句话点醒了我。

后来我还去过许多地方,东北,川西,西藏,新疆,日本......旅行回来后,我发现自己变了。不再整天盯着身体的各种不适,不再为一点小症状就恐慌不已。现在我会注意到生活中很多被忽略的细枝末节——别人努力生活的身影,陌生人善意的微笑,甚至阳光透过树叶洒下的光斑。美好总是藏在不经意间,我们缺少的只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些美好的瞬间,都让我感受到人间值得。

旅行的意义不仅是看见壮丽的风景,更让我找到了内心的平静。每一天,我都在用脚步丈量生命的广度,用心灵感受世界的美好。当我打开心扉拥抱生活时,生活也回馈我以温暖。

5

8岁:新生成长记

如今,我的生活已重归正轨,按时吃药、定期复查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每5个月复查一次胸腹部CT,每10个月做一次脑核磁。虽然还有多发骨转移,但医生告诉我这很正常,继续服用靶向药就能控制。最感恩的是靶向药已经进了医保,每年的药价还在不断下调,让我们普通家庭也有长生存的希望,让我如正常人般生活,陪伴我的小孩,家人。

我也在学着和生活、和自己和解。认识到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就不要去强求,也不要总想着和别人比较。就像每个人的治疗都是不一样的,没有绝对的对错。我现在回看治疗历程,即使某些选择可能不是最优的,但也不必一直纠结后悔。生活中的快乐要自己创造,事情发生前可以尽力争取,既然已经发生了就要学会接受。

其实我并不算一个乐观的人。刚生病时,我总在想为什么我这么年轻会得这个病。后来一边治疗一边学习,我了解到自己是所谓的“癌症性格”——总是把坏情绪憋在心里,遇到事情不会释放。于是我开始尝试和妻子沟通性格中存在的问题,慢慢学会调整自己。

当我感到焦虑或愤怒时,会试着深呼吸,或者出去散散步。八段锦也很有用,打着打着心情就平静了。最重要的是学会转换环境,离开让你产生负面情绪的场所,出去看看别的,注意力转移了,事情往往就看开了。妻子也说我现在活得比以前通透多了,不再钻牛角尖,也不再为小事纠结。

虽然偶尔还是会为前路忧愁,但我越来越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刻。生命中有太多不确定性,正因为如此,每一个平凡的日常都值得纪念。

特别感谢周清主任,要不是她提醒我做组织基因检测,可能就错过了靶向治疗的机会,后来每次病情变化,也都是她第一时间判断、给出方向,能遇到这样一位既专业又负责的医生,是我的幸运。感谢我的家人,他们是我最大的精神支柱。妻子是个乐观坚强的人,她总是鼓励我,给我创造积极轻松的家庭氛围,两个孩子更是我坚持治疗最大的动力。

抚育孩子长大分散了我太多注意力,我看着他们从三斤重的弱小模样,一点点长成如今背着书包上小学的样子。他们开心的笑容总能瞬间感染我,让我情不自禁地跟着笑起来。最让我动容的,是他们学会走路的那一刻——仿佛一夜之间突然就会走了,摇摇晃晃迈出第一步,那么稚嫩,踏出生命的奇迹。如今虽也常为他们的学业操心,但总归,他们带给我的快乐与幸福,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替代的。

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个小目标:最初是希望看到他们上幼儿园,实现了;然后又希望能参加小学入学典礼,也实现了;现在我又期待着能看到他们小学毕业。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都让我的治疗更有盼头。

我确诊的当月双胞胎儿子出生,所以我和他们既是父子也是兄弟,我们同年同月“生”。那个月,是我人生新的起点,是我的新生,是我打碎了过往,重新出发。我和孩子们一同成长,一起探索,那些共同经历的点滴瞬间,组成了生命最真实的意义。我相信,我的故事还会继续很长很长。有家人的陪伴,每一天都是生命馈赠的最好的礼物。

专家寄语

周清 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

每一个患者的背后,都是有老有小的几家人,8年抗癌路,艰辛曲折,感人至深。每当你的故事中出现我的名字,我都有点紧张,不知道当时的建议今天回头看是否是最佳选择,还好,看到你一路越战越勇,内心还算欣慰!

医生每天都在答卷,面对每个患者给出的考题,我们都在尽力答出高分。从你细腻的描述中,我发现,医生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可能牵动着患者的心,看来以后我在门诊要少点凝重多点轻松。希望医学科学的进步能够通过更多医生照亮患者的抗癌之路,让更多患者走过8年、18年、28年的美好人生!

(为保护患者隐私,文中出现姓名均为化名,患者及家属所提供图片已经过授权,未经允许禁止使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晚期肺癌8年抗癌路,每一步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