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新型微型设备助力早期发现手术后肠道漏液,提升患者生存率!

想象一下,你刚刚完成一场肠胃手术,医生说一切顺利,然而,几天后,身体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状况。对于经历过胃肠手术的患者来说,手术后出现的漏液不仅让人痛苦,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根据最新研究,科学家们研发出了一种名为BioSUM的新型微型设备,能够在手术后及时发现这些漏液,为患者的康复保驾护航!

据统计,约有2.7%到25%的胃肠手术会出现漏液,这个比例取决于手术中连接器官的管道是否得到了妥善的封闭。漏液的出现可能导致体内液体渗入其他部位,进而引发感染、血液中毒甚至脓毒症。传统上,医生需要依赖患者的症状和腹部CT扫描来检测这些漏液,但往往难以准确判断哪些液体是正常的,哪些是漏出的。

BioSUM设备的诞生,可能改变这一现状。这个仅有几毫米大小的植入式设备,由微小的金属圆盘嵌入凝胶中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凝胶能够根据周围环境的酸碱度变化而形变,这一变化能够通过超声波轻松检测到。在动物实验中,BioSUM在大鼠和猪身上成功地在10到30分钟内检测到了有害的漏液。

这一设备尚未在人类身上测试,但其研发团队认为,BioSUM能够帮助医生更早地发现胃肠漏液,及早采取措施,从而避免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可能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或住进重症监护病房。正如研究的共同作者、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外科副教授切特·哈米尔博士所言:“如果我们能及时发现漏液,将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BioSUM的植入过程相对简单,手术时,医生可以直接将设备植入到缝合处或附近的组织中。在患者康复的过程中,BioSUM会持续监测周围组织的pH值变化。不同的消化器官pH值差异较大,胃内环境非常酸性,而小肠的起始部分——十二指肠则相对碱性。如果有液体从器官中泄漏出来,凝胶会对pH的突然变化做出反应,从而膨胀,金属圆盘之间的距离也会随之增大,这一变化就会被超声波设备检测到。

在大鼠和猪的实验中,BioSUM在植入后两周内保持稳定,并能够通过超声成像识别多种胃肠器官的漏液。更令人欣慰的是,设备会在体内自然降解,不会在动物的心脏、肝脏或脾脏等重要器官中积累有害物质。研究团队现在计划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批准,以便在人体上进行测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像BioSUM这样的创新设备将为胃肠手术后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早期发现漏液、及时干预,将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注: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不构成专业医疗建议,如有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新型微型设备助力早期发现手术后肠道漏液,提升患者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