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从课堂到病床:如何重塑医学教育培养自信医生

在医学职业生涯中,我身兼多职:实验室技术员、医师助理、军队军官以及教师。但无论我身处何地,有一个真理始终如影随形:最有效的医学学习并不是在课堂上,而是在患者身边,手握血压计,夹着病历,身旁有位懂得何时退后让你尝试的导师。

我所遇到的最强大的教育模式并不在教科书中,而是那简单而难忘的节奏:“看一次,做一次,教一次”。

作为一名年轻的实验室技术员,我并不是通过讲座学习,而是通过重复。我观察、尝试、再教导。多年后,作为一名执业的医师助理,我用同样的节奏来培训医学生和住院医生。有一天,在监督一项骨髓穿刺时,一位患者问我:“你是医生吗?”我回答:“不,但我已经做过很多次了。”患者表示希望能由医生来操作。于是,我提议让从未进行过此操作的住院医生接手。患者却迅速说:“其实,你来吧。”

这个故事并不是关于自我优越,而是关于能力,以及能力真正来自何处。

我们目前的医学教育模式过于依赖理论、资质和抽象知识。我们在学生接触患者之前,给他们灌输数年的课堂理论,强调考试分数而非床边直觉。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延迟了患者最需要的东西:自信、动手能力强的医疗工作者。

我们并不需要拆除现有的系统,而是需要重新平衡它。让我们恢复职业式学习的模式,尊重学徒制,让观察引领行动,行动引领指导。我们要记住,谦逊和重复是比任何幻灯片更好的老师。

我从未穿过白大褂,我不需要它。能力就是我的名片。

作为教育者和领导者,我们必须问自己:我们是在培养学者,还是实践者?我们是在准备学生回答考试问题,还是让他们在危机时刻冷静应对?

我们不能忘记,希波克拉斯并没有从医学院毕业。

医学教育的下一个伟大飞跃不会来自新的算法,而是来自一个古老的真理被重新发现:重复的观察、实践和教学,培养的不仅是技术娴熟的医生,更是自信、谦逊、随时准备的临床工作者。

让我们少教一些医学知识,多教如何实践医学。

注: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不构成专业医疗建议,如有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从课堂到病床:如何重塑医学教育培养自信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