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沉默的杀手:骨质疏松症

骨头变“脆”要当心!这个“沉默杀手”专挑不注意的人下手,平时总听人说“骨质疏松”,可不少人觉得这就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不就是骨头松点吗?能有啥大事?其实啊,这病被叫做“沉默的杀手”,悄无声息就能让骨头变得像风化的木头,轻轻一摔就可能骨折,严重的甚至连弯腰捡东西都能伤着腰。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聊聊,这骨质疏松到底是怎么回事、该怎么防、怎么治?

先搞懂:骨质疏松到底是什么?

咱们的骨头,其实就像一栋结实的房子,里面藏着好多细细的“小支架”,这些支架密密麻麻连在一起,才让骨头又硬又有劲儿。可一旦得了骨质疏松,这些“小支架”就会慢慢变细、变少,有的地方甚至直接断了——就像房子被蛀空了一样,骨头的密度越来越低,脆性越来越大。原本能扛住的劲儿,现在可能轻轻一碰就“塌了”。

为什么会这样?人上了年纪,肠道吸收钙的能力越来越差,骨头里的钙就像沙漏里的沙子,慢慢往下漏。“盖房子的材料”不够了,骨头自然就不结实了。而且这病不只是老年人可能得,年轻人如果平时不注意,也可能提前给骨头埋下“隐患”。

哪些人更容易被盯上?对照着看看!如果您符合下面这些情况,可得多上点心:

女同胞过了65岁,男同胞过了70岁;阿姨们绝经早;家里有长辈得过骨质疏松;身体消瘦,平时吃饭也吃得少;不爱吃含钙的食物,也懒得动弹、不爱运动;爱抽烟、喝大酒,或是天天抱着浓茶、咖啡猛灌;以前轻轻摔一下就骨折过;长期吃某些药,比如激素、甲状腺药等。

骨质疏松这病挺“狡猾”,早期可能没有明显感觉,身体发出以下信号,可能是骨头在“喊救命”就得提高警惕了:

腰背痛,早上起来或者坐久了,后背、腰部酸、胀、疼,活动活动能好点,这是最常见的“警报”;变矮、驼背:不知不觉中,身高比以前矮了好几厘米,后背慢慢驼成了“小罗锅”,这是因为脊椎的骨头被“压变形”了。走路没劲儿:骨头没力气,爬个楼梯、走段路就喘得慌,胳膊腿也没以前灵活了。容易骨折,走路崴了下脚、咳嗽太使劲,都可能骨折,手腕、髋部、脊柱等这几个地方最容易“中招”特别是髋部骨折也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视。

01

怀疑骨质疏松了,去医院这么查: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骨质疏松,需要去医院做个“骨密度检测”检查,就像给骨头拍个“透视片”,看看结实不结实。医生会根据一个叫“T值”的标准告诉您结果:-T值≥-1:骨头杠杠的,正常;-1到-2.5之间:骨量有点“亏损”,得赶紧补;低于-2.5:就是骨质疏松了,得认真治。还有个重要提醒:哪怕骨密度没到“骨质疏松”的标准,但以前有过“轻轻一碰就骨折”的情况,也算骨质疏松,必须赶紧处理。

02

怎么防?记住“开源”和“节流”:

骨质疏松是能防的!关键就两招:给骨头“多存点好料”,少让“好料”白白流失。先说说“开源”,给骨头多攒“本钱”。

吃够营养,钙和蛋白质不能少,钙是骨头的“顶梁柱”,每天都得吃够。50岁以上的人,每天建议吃1000-1200毫克钙——每天喝300-500毫升牛奶,再搭配豆腐、深绿色蔬菜,或者鱼干、芝麻、坚果等,钙就不愁不够了。蛋白质也得跟上,鸡蛋、瘦肉、鱼、豆制品多吃点,帮骨头“搭架子”。每天吃多少?“每公斤体重吃0.8-1克”,比如体重60公斤,每天吃48-60克。

多晒太阳,补够维生素D,光吃钙还不够,得有维生素D帮忙“把钙搬进骨头里”。晒太阳是最方便的办法——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把胳膊、腿露出来晒15-30分钟,别隔着玻璃晒。

动起来,骨头才更结实,别总坐着不动!走路、跳广场舞、打太极拳,甚至在家踮踮脚、爬爬楼梯,都是“给骨头施压”的好运动,能让骨头越练越结实。建议一周动5次,每次30分钟到1小时,既能强骨头,又能练平衡,减少摔跤的可能。

03

再说说“节流”,少让骨头的“本钱”流失:

1.坏习惯赶紧改,抽烟、喝酒,还有天天喝太多浓茶、咖啡,都会让骨头里的钙加速“跑掉”,能少碰就少碰。

2.吃药咨询医生,长期吃激素这类药,可能会让骨头变松,一定要问问医生要不要额外补钙。补钙也不能自己瞎买乱吃,得听医生的,补多了反而不好。

3.防摔,减少骨折风险,浴室铺个防滑垫,晚上起夜开个小夜灯,别踩凳子够高处的东西,少干弯腰太久的活儿——少摔跤,骨头就少受罪。

04

真查出骨质疏松也别慌,科学应对:

1.补钙和维生素D是基础:医生会开适合的钙片和维生素D制剂,要遵医嘱按剂量吃。老年人每天维生素D吃到400-800IU,如果已经确诊骨质疏松,要吃到800-1200IU。

2.不要自己随意用药:如果骨头松严重,医生会开“阻止骨头流失”的药,或者“帮骨头长结实”的药,具体用药,听医生的准没错。

3.记住:这是慢性病,要遵医嘱:千万别觉得“不疼了就好了”,擅自停药可能让骨头更松。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骨质疏松也要慢慢调、长期养,按医生说的坚持下去才行。

这些误区,千万别踩!

“年纪大了骨头松是正常的,不用治”。

错!早干预、早治疗,能大大减少骨折的风险,晚年才能少受罪。

“只有老年人才会得,年轻人不用管”。

错!30-35岁骨头最结实,年轻时钙吃不够、不爱动,老了骨头松得更快。

“补钙就行,不用管维生素D”。

错!缺了维生素D,吃再多钙也吸收不了,俩得搭着补才管用。

“吃了药不疼了,就能停药”。

错!骨头修复得慢慢来,擅自停药可能让之前的努力白费,骨头会更松,一定得听医生的。

定期检查,早发现早处理:

建议中老年人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如果是前面说的“高危人群”,更要早点去查。早发现、早治疗,骨头才能一直“硬朗”。

骨质疏松真不可怕,就怕不重视。从现在开始,好好吃饭、多晒太阳、适度运动、改掉坏习惯,定期去检查——把骨头“养得结结实实”,才能踏踏实实遛弯、跳广场舞,安安稳稳过好每一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沉默的杀手:骨质疏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