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别让清晨成为血压 “危险时段”!医生支招:6 个晨间小习惯,稳住血压不飙升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洒进房间,很多人会习惯性地伸个懒腰、翻身起床,开启新的一天。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个看似平常的时段,却隐藏着一个容易被忽视的 “健康杀手”—— 清晨高血压。数据显示,约有 70% 的高血压患者存在清晨血压升高的情况,而清晨血压控制不佳的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会比普通人高出 3-4 倍。那么如何避免清晨血压升高呢

一、清晨高血压:藏在晨光里的 “隐形威胁”

什么是清晨高血压:清晨血压升高,通常指的是早上 6 点到 10 点这个时间段,血压出现的生理性升高。正常情况下,人体血压会在一天中呈现 “两峰一谷” 的波动规律:清晨醒来后,随着身体从睡眠状态逐渐苏醒,交感神经开始兴奋,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也会随之上升,形成第一个高峰;到了下午 4 点到 8 点,会出现第二个小高峰;夜间睡眠时,血压则会降至最低值。

但如果清晨血压升高幅度过大(收缩压≥140mmHg 或舒张压≥90mmHg),或者血压波动过于剧烈,就会成为威胁健康的 “隐形炸弹”。很多人觉得 “早上血压高一点没关系,过会儿就好了”,却不知道正是这个 “短暂的升高”,可能为心脑血管疾病埋下隐患。

二、清晨高血压的 3 大健康危机

1. 心脑血管疾病的 “导火索”

清晨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的高发时段,这背后与清晨高血压密切相关。经过一夜的睡眠,身体处于缺水状态,血液黏稠度较高,而清晨血压骤升会像 “洪水冲击堤坝” 一样,对已经受损的血管壁造成强烈冲击。如果冠状动脉存在狭窄,血压骤升可能导致斑块破裂,引发血栓,进而诱发心肌梗死;对于脑部血管来说,剧烈的血压波动可能导致脑血管破裂或堵塞,增加脑出血、脑梗死的风险。临床数据显示,约 40% 的心肌梗死和 29% 的脑卒中,都发生在清晨时段。

2. 肾脏功能的 “慢性杀手”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 “滤毒器官”,需要依靠稳定的血压来维持正常的滤过功能。长期清晨高血压会使肾脏内的小动脉持续处于高压状态,就像 “一直紧绷的橡皮筋”,逐渐失去弹性。久而久之,会导致肾功能受到损伤;若不及时干预,还会进一步发展为慢性肾病,甚至肾衰竭。

3.影响血管健康

血管就像身体里的 “高速公路”,需要保持弹性才能正常输送血液。清晨血压升高会反复刺激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 血管壁会逐渐增厚、变硬,脂质斑块不断堆积,使血管腔变窄,影响血液流通。当血管弹性严重下降时,不仅血压会更难控制,还可能出现血管破裂、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二、早上做好 6 件事,血压平稳一整天

1. 缓慢起床

很多人早上醒来后,习惯 “一骨碌” 爬起来,却不知道这个动作可能引发 “体位性低血压”—— 身体从卧位突然变为立位时,血压会突然下降,随后身体会通过收缩血管来升高血压,导致血压出现剧烈波动,尤其对老年人和高血压人群来说,风险更高。

正确的起床步骤应该是 “三步法”:第一步,醒来后先躺一会儿,让身体适应从睡眠到清醒的状态;第二步,慢慢坐起来,可靠在床头休息半分钟分钟,感受一下身体是否有头晕、乏力等不适;第三步,双脚放在床沿,坐在床边 半分钟后,再缓慢站起来。这样能给血压一个缓冲时间,避免波动过大。

2. 喝杯温水:给血管 “补水”,促进循环

经过一夜的睡眠,身体会通过呼吸、出汗等方式流失大量水分,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速度减慢。清晨喝一杯温水,能及时补充身体水分,稀释血液,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血管放松,对稳定血压有很大帮助。

建议喝 30-40℃的温水,避免喝冰水或过烫的水 —— 冰水会刺激血管收缩,过烫的水可能损伤食道黏膜,每次饮水量控制在 150-200 毫升(约一杯)即可,不要一次性喝太多,以免增加心脏和肾脏负担。

3.早餐:清淡营养

适合高血压人群的早餐应该遵循 “清淡、营养均衡” 的原则,比如:全麦面包 + 煮鸡蛋 + 无糖豆浆 + 凉拌黄瓜;小米粥 + 蔬菜包子(少盐)+ 凉拌菠菜。这样的早餐富含膳食纤维、优质蛋白和维生素,能缓慢释放能量,避免血糖、血压大幅波动。

4.晨起不剧烈运动

清晨不宜剧烈运动,建议选择轻柔的拉伸或放松运动,帮助身体唤醒状态,又不刺激血压。

比如:可以坐在椅子上,做颈部的拉伸,慢慢抬头、低头、左右转头;或者站在原地,双手自然下垂,缓慢转动手腕、脚踝,做 10-15 次;也可以到阳台或窗边慢走几分钟,呼吸新鲜空气,让身体逐渐适应白天的活动节奏。

5.监测血压

很多人只有在身体不舒服时才会测血压,却不知道清晨血压是反映血压控制情况的 “重要指标”—— 只有及时监测,才能发现问题,调整方案。

特别是动态血压监测。

如果把传统血压监测比作 “给血压拍一张快照”,只能捕捉某个时间点的血压值,那么动态血压监测就是 “给血压拍一部 24 小时的纪录片”,能完整记录一天中血压的变化过程。

具体来说,动态血压监测需要佩戴一个专业的仪器 —— 主机差不多手机大小,可以挂在腰间或放在口袋里;一条袖带绑在手臂上,仪器会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自动测量血压:比如:白天(早上8点到晚上 10 点)每 30分钟测一次,夜间(晚上 10 点到早上8点)每 60分钟测一次,24 小时下来,能记录 38组血压数据。

监测过程中,你可以正常上班、吃饭、睡觉,完全不影响日常生活 ——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测量时手臂保持放松,不随意触碰仪器,避免剧烈运动和洗澡,防止仪器受潮或损坏。

和传统血压监测相比,动态血压监测的优势很明显:它能避免 “单次测量误差”,能够捕捉到清晨、夜间等关键时段的血压变化,更准确地反映真实的血压水平。比如有些人白天血压正常,但夜间血压很高(“夜间高血压”),这种情况只有通过动态血压监测才能发现。

6.不立即吸烟,喝刺激性饮品

建议有吸烟习惯的人,将吸烟时间延后到上午 10 点后,最好能逐渐戒烟;如果早上需要提神,可以选择喝杯淡茶水(如绿茶、菊花茶),或吃个苹果、橙子,通过食物的天然香气和糖分来唤醒身体,避免依赖刺激性饮品。

三、为什么要做动态血压监测

1.准确诊断高血压,避免 “误诊” 或 “漏诊”

很多人在医院测血压时,会因为紧张、焦虑导致血压升高(“白大衣高血压”),这种情况并不是真正的高血压,不需要吃药;但也有些人相反,在家测血压高,到医院后因为环境变化、情绪放松,血压又恢复正常(“隐匿性高血压”),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发现,很容易错过治疗时机。

通过动态血压监测,医生能根据 24 小时的血压数据,判断你是否真的患有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类型,避免因单次测量结果导致的误诊或漏诊。

2.评估特殊时段高血压,比如清晨高血压,夜间高血压

每个人的血压波动规律不同,有些人清晨血压高,有些人夜间血压高,还有些人血压波动幅度很大。通过动态血压监测,医生能清晰地看到你一天中血压的变化曲线,找到血压升高的 “问题时段”,比如是否存在清晨高血压、夜间高血压,以及血压波动是否超出正常范围。

了解这些情况后,医生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

3.指导治疗和预测风险,让管理更科学

动态血压监测不仅能帮助诊断,还能指导降压治疗,评估降压药疗效。医生会根据 24 小时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等数据,来判断当前的治疗方案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药物种类、剂量或用药时间。

同时,动态血压监测数据还能评估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研究发现,24 小时平均血压、夜间血压下降率等指标,比单次血压测量结果更能准确预测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比如夜间血压下降不足 10%(“非杓型血压”)的人,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会比正常人群高出 2 倍以上。

四、重视清晨高血压,守护血管健康

清晨高血压虽然隐蔽,但危害极大,它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 “导火索”,还会损害肾脏、加速血管老化。想要控制清晨高血压,不能只靠药物,更要从生活细节入手 —— 规律作息、清淡饮食、适度运动、管理情绪,每天早上做好 “缓慢起床、喝杯温水、清淡早餐、轻柔活动、监测血压、不碰刺激物” 这 6 件事,就能让血压平稳度过清晨高峰。

同时,建议大家定期做动态血压监测 —— 尤其是高血压高危人群(如中老年人、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长期熬夜的人),这样可以全面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

血压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坚持。只要我们重视清晨高血压,科学调整生活方式,积极配合治疗,就能让血压保持稳定,远离心脑血管疾病的威胁,守护好自己的健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别让清晨成为血压 “危险时段”!医生支招:6 个晨间小习惯,稳住血压不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