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加速糖尿病恶化的因素:饮酒仅排第4,排第1的,很多糖友天天做

有些事,你以为没啥大不了,结果却成了健康的“隐形杀手”。说到糖尿病恶化,很多人把目光放在饮食或者饮酒上,其实,真正把血糖推向危险边缘的“罪魁祸首”,很多糖友每天都在做。这事你可能觉得自己没问题,仔细回想,却发现几乎天天都躲不开。是不是一下心里有点发虚?故事得从老张说起

老张58岁,糖尿病快10年了,自认为管理还行,药不落、油盐也控制,酒呢,早就戒得差不多。可他最近突然查出了糖尿病足,一时间很难接受,心里纳闷,自己明明不吃糖,不喝酒,血糖空腹也在7上下,咋“恶化”得还挺快。去医院复查,医生看了他的生活轨迹,摇摇头:你不是没做错啥,而是长期“没动弹”,一天八小时办公室一坐,回家再瘫沙发刷手机,运动成了“摆设”。

是不是觉得意外,或者有点不敢相信?久坐,这个每天都在重复的小习惯,排在加速糖尿病恶化的首位。饮酒只是老四,很多糖友天天都犯的,其实是久坐。

久坐不动,才是最危险的加速器

挺多人觉得,糖尿病恶化主要跟“吃、喝”有关。但来看数据,“久坐不动”对糖友的伤害,比暴饮暴食还隐蔽。咱们国内外多组大型流行病学调查都发现,坐着超过6小时/天的人,糖尿病并发症风险要比久坐3小时以下的高出近50%。《中华糖尿病杂志》上有一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里,坐得最久那批人,血脂和心脑血管等多项并发症风险都高,甚至血糖波动也比爱活动的人大。

为什么久坐这么要命?身体长期保持静止,胰岛素敏感性会持续降低,脂肪堆积、代谢紊乱的风险就蹭蹭往上升。坐着时肌肉活动少,人体原本用来消耗葡萄糖的能力被“闲置”,血糖容易就上来了。久坐不止伤个血糖,下肢血液循环差,还会更容易引发糖尿病足、静脉血栓等可怕的并发症

可可怕的是,大多数糖友并没把久坐当回事。身边很多朋友,没时间运动,甚至觉得只要控制住嘴就万事OK。其实管住嘴顶多解决一半的问题,身体不用,也养不出稳定的血糖。

加速糖尿病恶化的“危险榜单”,还有这些老坑别踩

饮酒的风险你肯定听医生说过,但很多糖友想的是“少喝点”“偶尔聚会”,不至于伤身吧。其实慢性喝酒,哪怕每次不多,时间长了对血糖、肝脏、胰岛都造成伤害。《中国临床营养杂志》里甚至统计,糖尿病人只要是经常性饮酒的,发生神经并发症或肾损害的风险高出无饮酒人群20%以上。空腹时喝酒,低血糖的危险还会放大,很容易诱发晕厥。

缺觉也很伤。现代人压力大,熬夜加班或玩手机,很多人把睡眠抛到了脑后。可睡不好,体内激素紊乱导致胰岛素作用下降,长期下来,血糖波动幅度大,心脑血管危险也增高。调查显示,每晚睡不到6小时或者长期睡不好的人,哪怕吃药,仍然比正常作息的人更容易失控。

还有一点习惯,很多人根本没想过会影响糖尿病,情绪老不稳。大悲大喜、持续焦虑、压力山大,会让肾上腺素、皮质醇涨高,肝脏源源不断把糖释放到血液里,血糖就不知不觉飙升。一些研究显示,糖友群体中长期心情不佳的人,血糖变异和并发症发生率,比心态平和的人要高出三到四成

就算血糖“过关”,别被这些误区坑了

很多糖友觉得血糖只要不爆表,生活就能随意。“血糖达标”等于万事大吉,其实就大错特错。长期来看,糖尿病损害的不只是血管,更是全身脏器。不少并发症的发生,就是忽视了平时各种“小信号”。

还有一个常见坑就是“无糖食品管够”。不少所谓“无糖”零食、饮料,里面其实还是高碳水、各种代糖,摄入多了同样会让血糖高高在上。

还有朋友觉得运动越多越好。可强度太猛、时间太长,反而让身体吃不消,诱发低血糖或者心脏不适。合适的运动,才是优化代谢的“良药”。

健康建议:科学防住久坐,别让日常小动作拖垮身体

就算再忙,请给自己一些主动“站起来”的机会。没空去健身房,没关系,在家、在公司都能动起来。尽量每隔30分钟起来活动5-10分钟,玩手机或看电视一小时就停下来舒展一下。甚至茶水间转一圈、原地做几个深蹲也有用。不管多大岁数,坚持下来都有效果。

每周加起来不少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步走、太极、骑车或简单力量练习。选自己喜欢、能坚持的,不必一口气做很久,哪怕分成一天几次也没问题,重在把久坐变少、动起来变多。

睡眠别掉以轻心,规律作息、保证至少7小时高质量睡眠。“熬夜+久坐”是联合恶化器,能避开尽量避开

情绪调整同样重要,有压力时不妨试试深呼吸、冥想,实在心情打不开,可以找人聊聊,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只有身心都舒畅,血糖才更稳定。

饮食原则是少油、少高糖,多吃菜和全谷物,主食量别太足,零食、饮料要控制。不追求花哨,适合自己的最关键。

每年定期体检,不止验血糖,还要重点查查血脂、血压、肾功能,早点发现隐患。

其实,糖尿病不怕早发现、早干预。怕的是这些平常小事,你一直没放在心上。而久坐,是加速糖尿病恶化的“第一杀手”。从现在开始,多站起来多动动,你的健康也会逐渐回到正轨。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2023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3.《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年,久坐行为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研究

4.《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20年,饮酒与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

5.《健康管理学》,2022年,情绪与慢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6.《中华医学杂志:内分泌代谢分册》,2021年,糖尿病患者作息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7.《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加速糖尿病恶化的因素:饮酒仅排第4,排第1的,很多糖友天天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