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在医疗圈悄然传开。
今年6月,北方某个地级市的县域医院,一位内科医生在交完班后,被患者家属连捅两刀。这两刀伤及心包、肺、膈肌、胸腹,医生随后被紧急送入抢救室急救。然而,历经4小时的全力抢救,这名医生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
一名医生,以如此惨烈的方式悄然离世,却没有激起一点波澜,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哀。我们不禁要问,患者为何持刀捅向这名医生?
据该院职工透露,患者本次出院时想开某种药物,但值班医生告知其该种药物目前出院带药有限制,无法开出患者需要的数量。患者觉得值班医生大概率是受其主治医师指使才如此说,故在出院后一怒之下持刀行凶,酿成了这场无法挽回的惨剧。
图片来源:网络(仅做展示,与本文案例无关)
这起事件并非个例。在过去,类似的医患冲突悲剧时有发生。
中国医师协会曾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超六成医师认为自己的执业环境 “不乐观”,近三成医师表示 “很不乐观”。
一项针对全国270家医院的调查显示,73.33%的医院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患者及其家属殴打、辱骂医务人员事件;61.48%的医院发生过患者去世后,其家属在医院内摆花圈、烧纸、设灵堂、多人围攻并威胁医生等事件。
2023年中国医师协会报告显示,41%的医生因担心安全问题,减少了高风险手术的积极性;28%的年轻医生表示"后悔学医"。当救死扶伤的人开始害怕自己受伤,当患者连最基本的用药需求都要用暴力争取,我们失去的,是整个社会对"医者仁心"的信任。
我们到底在怕什么?
其实,我们都怕成为"下一个"。
患者怕:生病时没人好好看病,开药要求爷爷告奶奶;医生怕:认真工作反遭误解,救人性命却保不住自己。
可我们都忘了,医患本该是同一条船上的同路人——你把健康托付给我,我把责任扛在肩上,这不是交易,是生死相托的信任。
正如那句金句所说:“医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在疾病面前,患者和医生本应是并肩作战的战友,而不是针锋相对的敌人。
只有当我们共同努力,才能打破当下医疗环境的困境,让悲剧不再重演。
高中标率方向都可发来评估!
创新、可行兼备,部分可做方向如下↓↓
交付研究背景/目标/内容、技术路线以及参考文献
最近,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在医疗圈悄然传开。今年6月,北方某个地级市的县域医院,一位内科医生在交完班后,被患者家属连捅两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