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安伟 周小平 王希铭
九月的广州,榕树气根轻垂如帘,木棉叶隙漏下碎金般的阳光。
在这座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岭南名城,一缕悠远的艾草清香悄然弥漫,为初秋增添了一抹温润而深邃的注脚。
9月2日,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人潮涌动,为期三天的第二届国际艾产业博览会在此盛大开幕,以“专注艾产业、传播艾健康、促进艾发展”为主题,掀起一场贯穿传统智慧与当代创新的“绿色风暴”。
百家品牌 千款新品:一场艾产业的生态盛宴
在广州保利世贸展览馆,国内外150余家行业领军品牌携上千款新品在国际艾博会集中亮相。从湖北鼎艾、南阳神农艾草、国医大艾、陈艾世家等的传统艾制品,到浙江浩源机械、三一包装等的加工设备;从上海银燕悬灸、天津马氏温灸的技法展示,到新加坡Karson、珠海智美康民的智能艾灸设备的科技融合,此次展会设置艾草全产业链、药食同源创新、品牌加盟和中医药技术展示区,深度链接主产区资源,倾力构建艾全产业链一站式采购交流平台,全方位呈现艾产业的多元生态与发展机遇。
此次展会由大河健康报、广州汇卓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主办,中国中药协会艾草专业委员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艾产业分会联合主办,广东省民间传统中医药学研究会、马来西亚中医总会(马来西亚中医师公会)、南阳艾草产业协会、博罗县罗浮山艾灸文化促进会、南阳卧龙艾草产业协会、蕲春县蕲艾产业协会、明光市艾草协会协办。
广州汇卓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国际艾博会发起人谢军在开幕致辞中表示,艾产业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实践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国艾博会自2023年创办以来,始终秉持“专注艾产业、传播艾健康、促进艾发展”的核心理念,通过每年春季在郑州举办的中国艾博会和秋季在广州举办的国际艾博会两场展会,和每年6~8场省会级城市的“好艾聚场”城市站活动,为艾业人构建多场次、多形式的展示、交流、交易平台。
同时,全国已有23省94市325名传艾大使加入“传艾计划”,完成10省25县区33镇的“寻艾中国”主产区研学和17省46市7475家门店艾灸养生馆面对面调研,构建起产业赋能生态网络。
大河健康报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王丽娜则用媒体视角描绘了艾草从田间到车间、从古老技艺到现代科技的蜕变历程:“我们记录过凌晨四点的艾草采收,也见证过智能车间的科技融合,这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产业。”大河健康报将继续为艾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媒体力量。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刘荣志分享了对总书记视察南阳后产业发展的思考:“我们正推动‘南阳艾’‘仲景灸师’等品牌建设,通过产教融合、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让艾草走出国门,惠及更多人群。”他表示,近年来,南阳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中医强市战略,聚力打造“世界艾乡”“南阳艾”“仲景灸法”“仲景灸师”等特色品牌,推动“两地一都”建设与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实验区落地。
南阳医专大力推进艾草产业产教融合和科技创新,成立南阳艾产业学院,建立分院9个,依托学校科研优势,扎实开展艾草产业链条及仲景经方的现代化研究,研究制定艾草团体标准4项、地方标准1项,破解南阳艾产品无文号、标准缺失等瓶颈,惠及近20家企业。
同时他们积极构建仲景灸法培训标准化体系,制定《仲景灸疗学》《仲景灸法技术》等培训标准,完善从业者培养体系,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打造“仲景灸师”特色培训品牌。在菲律宾、俄罗斯、日本等国建成海外“仲景工坊”,累计培训5000余人,助力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
艾香漫城、人潮如织 一幅“艾”意涌动的秋日画卷
国际艾博会开幕首日,保利世贸博览馆瞬间点燃行业热情。
清晨8时许,入口处已排起长龙,艾行业从业者手拎资料袋、养生爱好者挎着包、采购商拖着行李箱,闸门开启一刻,人潮如艾香流动,顷刻间涌向展区。
品牌展台秒变“热门打卡点”,咨询台被围得水泄不通,洽谈交流商贸氛围浓厚;艾灸体验区一座难求,艾灸机器人精准复刻四大传统灸法,吸引年轻观众驻足体验;人流穿梭间,艾草月饼、艾草面条等创新食品引来尝鲜者连连赞叹;AI中医四诊仪前排起长队,两分钟生成体质报告,还标注了健康风险,甚至推送定制食谱。
正如一位来自湖北的参展商所言:“艾不再只是‘老传统’,更是‘新生活’,越来越多的人正从艾香中学会主动健康。”
中国中药协会艾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长河感慨,艾博会正是艾草产业成果的集中展示窗口、思想碰撞的智慧盛宴、合作共赢的广阔舞台。
思想交锋、技术赋能 一系列论坛与灸法的脑力激荡
9月2日当天,本届艾博会同步推出“全国县域艾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以“擦亮艾草产业品牌,夯实乡村振兴根基”为主题,汇聚河南、湖北、贵州、陕西、安徽等艾草主产区政府相关责任人、学者与企业代表,共议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与三产融合发展路径,从科技创新赋能到市场渠道开拓,为艾业人带来宝贵经验和思考。
而本届艾博会继续联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第二届仲景灸法大会成为技术赋能的核心舞台。南阳医专专家学者、吴氏中医传承人、日本李氏针灸名家等同台授课,从理论研讨到沉浸式实操,聚焦“病症、灸法、实操”的精准逻辑,推动行业从经验传承向标准化、可复制化升级。“行业需要标准,技术需要传承,这正是灸法大会的意义所在。”参会者李正喜是一位在郑州开艾灸馆的从业者,他特意赶到广州就是来听灸法大会的,笔记已记半本。
盛宴背后,冷静思考:一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未来之路
“过去靠几台设备、几个配方就能开厂的时代结束了。”来自南阳的一名艾企负责人表示,艾产业正经历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的关键转折。原料标准化缺失、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创新瓶颈等问题日益突显,行业洗牌加速到来。
“艾产业种植规模持续扩大、产品研发百花齐放,但同时也面临质量标准不齐、专业人才短缺等挑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艾产业分会会长吴明星认为,全国艾草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各个主产区如湖北蕲春、河南南阳、贵州等地,都充分发挥自身地域优势,不断优化种植技术,提升艾草品质。
产品研发也是百花齐放,从传统的艾灸条、艾灸柱,拓展到艾灸仪器、艾草日化产品、艾草食品等多个领域。但不容忽视的是,市场上艾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商家为追求利益,以次充好,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声誉。同时,行业标准的不完善,使得产品在质量把控、功效宣传等方面缺乏统一规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艾产业的健康发展。
不过他认为,随着监管趋严和消费者认知提升,缺乏核心技术、品牌意识薄弱的企业正在退出市场,而头部企业通过建立标准化基地、加大研发投入、跨界融合创新,会构筑起新的竞争壁垒。
艾香岭南、产业新枝: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
夕阳西下,艾博会首日人潮渐散,而馆内艾香依旧氤氲不散。
正如广州的木棉树,春华秋实皆成风景;艾草产业亦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扎根千年智慧生发新枝繁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