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看医界》获悉,近日,知名高端医疗品牌和睦家医疗旗下上海和睦家新城医院 (下称“上海和睦家医院浦东院区”)通过上海市医保支付系统审核验收,正式纳入上海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这家曾以服务外籍人士著称的高端私立医院,如今正将目光投向更广泛的本土人群。
尽管此前上海已经有国际医院纳入医保的先例,但此番和睦家医疗的“官宣”让医疗界广大经营管理者更为关注:作为高端医疗的标志性机构,和睦家纳入医保释放出什么信号?未来是否会调整价格走“亲民化”路线?而上海和睦家医院浦东院区作为扎根浦东的高端医疗机构,又将如何衔接好国际化服务和本土服务?《看医界》近日对话上海和睦家医院浦东院区执行院长邱智杰,分享政策支持下的国际医疗“亲民化”创新发展经。
政策力挺外资办医,国际医院迎来亲民化破局
“非公医疗纳入叠加式医保,是响应上海市政府推动高品质医疗资源普惠共享的重要举措,也是和睦家医疗在探索创新支付模式进程中的又一里程碑。”
上海和睦家医院浦东院区执行院长邱智杰告诉《看医界》,在市医保局和区医保局的鼎力支持下,和睦家于今年1月13日正式收到上海市医疗机构拟纳保的公示,拟以“叠加的结算方式”纳入三级医保结算。随后,医院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并自主开发了医保支付系统。7月,医院通过了医保验收正式纳入支付系统,并于近期投入医保结算试运行。
据悉,医保支付范畴将涵盖和睦家浦东院区大部分的医疗服务,并融合“基本医保+商业保险+自付”叠加的支付模式——参保患者就医可享受医保基金结算服务,基础医疗费用由医保承担,剩余部分可通过个人自付或商业健康保险叠加支付。
邱智杰表示,医保叠加支付一方面可以降低市民就医门槛,让更多参保患者享受到和睦家的医疗服务,同时对医院而言,医保的加入也将推动医院加大专科建设的力度,推动专科人才的引进,加速重点专科诊疗能力升级——如肿瘤科、骨外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等手术型、住院型科室,由此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开放国际医院医保试点是上海市独有的政策探索。此前,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上海德达医院等已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纳入上海市医保试点。
去年9月,国家开放北京、天津、上海等9地设立外商独资医院。政策正式发布后,上海又有三家高端外资医院被纳入医保体系,包括上海和睦家医院浦东院区、上海莱佛士医院以及上海百汇医院。
据悉,将高端外资医院纳入医保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家开放外资办医政策的驱使,更重要的是,随着国民对高品质医疗的需求日益剧增,国家也在推行普通医保与商业保险整合(如百万医疗险)的结算方式,上海也希望通过在商业保险合作经验更丰富的国际医院进行试点,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医保加持:助力专病中心建设和学科升级
以往高端私立机构并不热衷于医保标签,但在消费降级、高端商保市场紧缩的大环境下,业内普遍认为,适当引入医保叠加的支付方式的创新,更有利于医院运营的的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在纳入医保后,和睦家浦东医院的常规医疗服务不会大幅度调整价格,而是会在医保的管理要求上更加完善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更好的支持患者使用医保结算。
在叠加医保的结算体系下,和睦家医疗服务的报销金额与公立医院是相同的,虽然报销比例有差异,但对于一些本身报销费用较高的住院和手术,医保还是能让患者享受到切实的报销比率优惠,同时让患者享受到和睦家的医疗服务。
比起缓解当下的服务费用压力,纳入医保对和睦家而言,其实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邱智杰透露,在下一阶段,和睦家将探索医保支付与专病中心发展相结合的模式,打造和睦家自己的DRG付费模式:“在与公立专家合作打造专病中心的过程中,患者通过医保支付缓解自费压力,医院端也适当下调打包费用,有利于引入更多专家,让更多患者享受到服务,这对医院学科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与公立医院合作探索专病中心建设,是和睦家近期的重点动作之一。今年2月13日,上海和睦家医院浦东院区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合作,携手成立早期肺癌精准诊断及微创介入诊疗中心。
和睦家期待以医保为突破口,让专病中心覆盖更多老百姓,以带动和睦家的学科发展。同时,以纳入医保为契机,和睦家未来还将持续探索支付方式优化与专病中心发展的深度融合,发展重点及特色学科。
价值医疗:高端服务的“性价比”重构
尽管和睦家现阶段并没有下调常规服务的定价,但不可否认的趋势是,最近几年,高端医疗市场定价确实在往普惠的方向“下沉”。
何为“价值医疗”?据介绍,和睦家所倡导的“价值医疗”有三点:一是服务质量和服务品质的含金量要高;二是医疗费用相对合理;三是提高效率,节约患者的时间成本。
当下,无论是国家医保还是商业保险,其实都存在一定的压力。在和睦家看来,最新引入的“三方叠加”的多元化支付方式,有利于缓解患者、社保和商业保险公司三方的压力。
而作为服务端,和睦家则期望通过支付创新的应用,探索出民营医院新的发展之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真正发挥价值医疗的意义。
本土化战略:从外籍专属到社区扎根
1997年,和睦家以第一家北京医院为起点正式诞生,拉开了高端医疗的时代序幕。早期,和睦家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在华外籍人士,而随着经济发展与时代变迁,如今和睦家在服务好外籍人士的同时,更聚焦本土社区居民的医疗服务。
“我们需要围绕着市民就医习惯和需求匹配医疗服务,结合国际化标准,探索适合本地居民的国际化医疗服务。”
在新需求催生下,如今和睦家形成了从定价、到服务、到支付方式的“亲民化”变革。
首先是定价亲民化,提供让患者承担得起的医疗服务;其次是医生本土化,并引入大量三甲医院的专家和资源;加上如今医保支付的引入,逐渐形成了医疗资源、价格体系,支付方式三条线的本土化接轨。
上海和睦家医院浦东院区开业于2018年,今年已进入运营的第8年,在经历前几年人才储备的磨合期后,最近几年浦东院区进入快速发展期。
据了解,和睦家医疗目前在上海拥有三大院区:长宁院区(综合医院)凭借二十年本地深耕,重点发展专科化建设+疑难重症诊疗能力;静安院区提供妇儿专科服务;浦东院区(综合医院)则立足社区,聚焦本土化发展路径,三大院区互相协调发展,形成差异化定位格局。
作为立足社区、以基础医疗能力建设为重点的机构,浦东院区重点发展儿科、急诊科、住院内科、呼吸科、骨科、运动医学科、妇科及产科等社区高频需求学科,构建了全流程医疗服务体系,并针对复杂病例及重大手术需求,建立了标准化内部转诊机制,实现与长宁院区的诊疗协同。
国际医疗:上海名片的双轨战略
位于浦东金桥板块,上海和睦家浦东院区有着毗邻中高端社区,又临近上海迪士尼乐园、浦东国际机场的区位优势。
2023年4月,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与和睦家医疗达成战略联盟协议,承担起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的应急医疗需求。同时作为涉外医疗较早的机构,浦东国际机场的外籍患者也会优先被送到和睦家浦东院区就医。
作为打造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重要一环,上海对于国际医疗旅游的发展寄予厚望。作为较早提供涉外医疗服务的医院,和睦家医疗的服务模式符合“老外”的就医习惯,同时尊重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习惯,提供个性化服务。
但国际医疗并不是承接好在华外国人的基本/应急就医需求即可,更重要的是要把中国医疗的高效、专科能力以及高性价比的优势传播出去,吸引外国患者主动跨境来华就医。
“学科技术有优势,国际病人才会来”,这也是和睦家当前积极与公立医院专家团队合作、打造专病中心的深层次逻辑: “我们希望能与公立医院做好专科联动,与政府携手,将上海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名片传递出去。” (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