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原创 人至中年身体有变化?五招教你平和应对

人到了某个年纪,身体往往会有变化:视力不如以往清晰、爬楼梯时膝盖时不时会咔咔响、夜里起夜次数也增多……从传统养 生角度来讲,大多时候,这些不过是随年龄增长出现的正常生理变化,就像《养老奉亲书》里讲的“年老者常恃己健,无所依也”,这话意思是,年纪大得理性看待身体变化,别像年轻时候那样,光逞强不承认身体变老。今天,木子就来简单讲讲五种常被误认为是“病”的年龄变化,以及怎样用自然的方式与它们平和共处。

一、眼睛模糊

人到四十岁上下,不少人看小字渐感吃力,便赶忙配眼镜或滴眼药水,肝主目窍,《黄帝内经》中也有“人到四十,阴气便减半”的说法。随着年岁增长,肝血慢慢匮乏,眼睛得不到充足滋养,视物模糊通常是生命进程中的一个自然阶段,不一定是病症。

木子建议

每日闭着眼休息上3回,每回大概5分钟,能让眼睛好好放松

把双手搓热,盖在眼眶上,让局部气血循环起来

饮食中可适当加入黑芝麻、枸杞等滋肝血的食材,不必刻意大补

过于依赖眼药水,或者急着去矫正,说不定反倒会把气血自身的调节机制给弄乱

二、关节发出响声

走路时膝盖会响,弯腰时腰椎偶尔也会响,很多人觉得是风湿或者缺钙,肝主筋,随着年纪变大,肝血滋养筋膜能力变差,关节液分泌也会减少,摩擦的时候就容易发出响声,这往往是身体在提醒我们要多注意。

木子建议

常做柔和伸展,比如云手动作或者八 段 锦

晚上用温水泡脚约15分钟,可加少许艾叶以助气血流通

可别总是保持同一个姿势,要经常活动一下关节

一直贴膏药或者吃止痛药,没准反倒把身体的信号给盖住,打长远来说,对真正调养可没啥用

三、夜尿变多

每晚起床两三次,很多人就认为自己肾有虚。其实《内经》早有阐述:“年六十阴气大衰,阳气亦衰”。说明随着年龄增长,肾气化水的能力会自然减弱,夜间尿液生成增多。这是身体机能的一种自然变化。

木子建议

晚餐后适当减少喝粥、汤等含水量较高的饮食

睡觉前可以轻揉肚脐下面三寸的关元,对温暖滋养阳气有好处

白天适当散步、接触阳光,推动阳气萌发

随意吃补药,特别是那种温补类型的,可能会打破身体的平衡,可得慎重着用

四、记性不如从前

容易忘事、反应变慢,并不一定是痴呆的前兆。心主神明,气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随着年龄增长,气血运行趋于缓慢,脑力自然不及年轻时敏捷。古人云:智者不速,迟者自深。

木子建议

中午安静的坐十分钟,调整呼吸、安心神

多吃小米、南瓜,通过调养脾胃以助气血生化

善用笔记减轻大脑负担,坦然接受记忆节奏的变化

随意吃那些号称健脑的保 健品,搞不好会让人心里没底,要不就是体内冒虚火

五、血压随年龄改变

许多老年人发觉自身血压较年轻时升高,随后便开始长期服用降压药,因年龄增长,血管弹性自然降低,气血运行需更多动力,血压稍高一点或许是身体的一种自我适应调节,要是没有持续偏高且没有不适症状,不一定非得强行干预。

木子建议

早晨起床和睡前按揉耳后凹陷处的降压沟

尽量保持情绪平稳,避免大喜大怒扰动气血

饮食以清淡为宜,但不必过度低盐

忽然大幅降低血压,或许会造成气血供应不够,从而出现头晕或者疲倦这类情形

《寿亲养老新书》写道:善养老者,非务治疾,而在宁神定志,保养气血。年龄带来的变化,很多时候并非疾患,而是生命的自然历程。顺应四时,恬淡虚无,与其急于调治,不如学会倾听身体,用温和的方式调整日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原创 人至中年身体有变化?五招教你平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