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4个中成药全指南!辨证使用,辅助控病

心脑血管疾病属中医“胸痹”“中风”“眩晕”范畴,中成药需根据“气虚血瘀”“阳虚水停”等证型辨证使用,且仅作为西医规范治疗外的辅助手段。以下4种常用中成药,需在心血管内科或中医科医生指导下使用,严禁替代西药或自行调整剂量,避免引发严重风险。

一、强心利水类:针对心功能不全

1. 参附强心丸—— 阳虚型心衰辅助药

核心功效:益气助阳、强心利水,主治心肾阳虚、水饮内停证。

适用场景: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表现为心慌气短、动则加重、夜间不能平卧、下肢水肿、畏寒肢冷、小便短少,舌淡苔白。

作用机制:通过人参益气、附子温阳,增强心肌收缩力;辅以葶苈子、桑白皮利水消肿,减轻心脏负荷。

用法:口服,每次2丸(每丸9g),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疗程需遵医嘱(一般4-8周为1个周期)。

注意:

- 阴虚火旺者(手足心热、口干咽燥)禁用;

- 高血压患者需监测血压(附子可能升高血压);

- 不可与其他强心药(如地高辛)联用,避免药物过量。

二、活血化瘀类:针对冠心病脑梗塞

2. 复方丹参滴丸—— 冠心病心绞痛首选辅助药

核心功效: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主治气滞血瘀证。

适用场景: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表现为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加重,伴胸闷憋气、心悸失眠;也可用于脑动脉硬化所致的头晕头痛。

作用机制:丹参三七活血通脉,改善冠脉供血;冰片理气开窍,快速缓解疼痛,舌下含服起效快(5-10分钟)。

用法:口服或舌下含服,每次10丸,每日3次,4周为1个疗程;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可舌下含服10-15丸。

注意:

- 脾胃虚寒者(腹泻、胃痛)慎用(冰片性寒);

- 有出血倾向者(如凝血功能障碍)禁用;

- 不可与抗凝血药(如华法林)同服,避免增加出血风险。

3. 血塞通软胶囊—— 中风恢复期专用

核心功效:活血祛瘀、通经活络,主治瘀血阻络证。

适用场景:脑梗塞恢复期(发病1-6个月),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肢体麻木;也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辅助治疗。

作用机制: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能扩张脑血管、改善脑微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同时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再形成。

用法:口服,每次2粒(每粒含三七总皂苷100mg),每日3次,疗程2-3个月,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注意:

- 孕妇、哺乳期女性禁用;

- 过敏体质者慎用(可能出现皮疹、瘙痒);

- 脑出血急性期(发病2周内)禁用。

三、益气活血类:针对气虚血瘀型心脑血管病

4. 通心络胶囊—— 气虚血瘀型心脑疾病优选

核心功效: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主治气虚血瘀证。

适用场景: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表现为胸部闷痛、气短乏力、动则加剧、汗出心悸;也可用于脑梗塞恢复期伴上述气虚表现者。

作用机制:人参益气固本,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全蝎、蜈蚣通络止痛,缓解血管痉挛水蛭土鳖虫活血破瘀,溶解微小血栓。

用法:口服,每次2-4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疗程4周,根据病情调整。

注意:

- 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胃出血脑出血)禁用;

- 月经期女性慎用;

- 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食物,避免剧烈运动。

四、心脑血管中成药用药核心原则

1. 辅助治疗,不替代西药:中成药仅用于冠心病、心衰、脑梗塞等疾病的辅助治疗,不能替代阿司匹林、他汀类、降压药、强心苷等西药,需坚持“西药为主、中药为辅”的原则。

2. 辨证准确是前提:气虚血瘀选通心络、气滞血瘀选复方丹参滴丸、阳虚水停选参附强心丸,不对证用药可能加重病情(如用参附强心丸治疗阴虚型心衰)。

3. 严格控制禁忌人群:孕妇、出血倾向者、急性期(如脑出血2周内、心梗1周内)患者,需禁用或慎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避免引发出血或病情恶化。

4. 监测不良反应:服药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关注凝血功能)、肝肾功能(部分药物可能影响肝肾);出现牙龈出血、皮肤瘀斑、胃痛、皮疹等不适,立即停药并就医。

5. 避免盲目联用:不同中成药(如复方丹参滴丸与血塞通)成分重叠时,不可联用,以免活血过度;与西药联用时需间隔1-2小时,减少药物相互作用。

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高、病情复杂,中成药使用需“慎之又慎”。用药前必须咨询专科医生,结合病情、体质及西药治疗方案综合判断,才能在辅助控病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用药风险。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参考,具体用药请务必遵医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4个中成药全指南!辨证使用,辅助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