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医面临不可逾越的三座大山:即经典关过不了、方向错误而不自知、外感病误治普遍导致阵地丢失。这三关不过,疗效不可能好。肖相如师门就是为弟子过这三关提供解决方案。合水县中医院肖相如工作室将以医院已经进入师门的七名弟子为核心,按照师门的培养计划帮助弟子跨越三关,提高疗效,并以此带动全院、全县的医生树立目标,行动起来,让中医成为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力军,能够真正为大众的健康做出贡献。
合水县中医院
肖相如工作室怎么开展工作
肖相如
一
缘起
2025年8月19日,合水县中医院肖相如工作室揭牌。
甘肃省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世龙从1997年开始跟我学习,2024年加入师门成为我的第七期弟子。关于张世龙与我28年的师徒情缘,可点击 []了解。因为张世龙定期到合水县中医院出诊,对合水县中医院进行技术帮扶,所以跟合水县中医院的书记路志鹏介绍了肖相如师门。
路志鹏带着副院长张刚等参加了师门的两次线下学术活动,亲身感受了师门的学习氛围后,和张刚、陈宝林、李烨准备加入师门,经过1次考试,2次考核合格后,于2024年加入师门,成为我的第八期弟子;今年医院又有张廷博、谢书堂、刘彩丽考试考核合格,加入师门,成为我的第九期弟子;同时也希望我能在合水县中医院建一个传承工作室。
路志鹏作为中医院的领导,本身也是医生,深知中医和中医院面临的困难,一直在探索和寻找培养医生,提高疗效的方法,张世龙给他介绍了师门的培养模式后,他认为找到了正路,所以带领医院的主要技术骨干加入师门,并且以我的名义在他们医院成立工作室,以师门弟子为核心带动全院医生开启重回仲景之路,并且希望能覆盖全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和村医,这和师门的目标一致,师门也愿意协助他们达到这一目标。
二
中医面临的三座大山
现在的中医面临的问题深刻而复杂。
一是中医必须学经典,但是现在的中医不认识繁体字,读不懂文言文,所以学经典就变成了一种口号,一种理想,可望而不可及,没有经典基础的中医是什么成色,中医院是什么样子,是可想而知的;
二是从金代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开始,开启了《伤寒论》的虚化之路,开启了用治儒家经典的方式对医学进行随意演绎的模式,将运气、八卦等各种泛文化的东西强加给《伤寒论》,还形成了众多派别,互相争论,互相抵毁,建国以后最大的派别就是以中医院校教材为代表的“辨证论治”派,使以方证为核心的临床实用的《伤寒论》变得虚无缥缈,扑朔迷离,背离了《伤寒论》的正确方向,现在的所谓中医与医渐行渐远,疗效越来越差;
三是外感病理论概念混乱,按照现有教材的外感病的理论,外感病的误治是必然的,使本来具有优势的外感病阵地丢失殆尽。
经典关、方向、外感病,是挡在中医面前的三座大山,靠自己的努力不可能解决。
三
中医问题的根源
作为这种环境下中医的一分子,我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困惑,在困惑中要坚持独立思考,坚持质疑精神,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
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得益于我专心学了6年《伤寒论》,即1981年我毕业后为了考《伤寒论》专业的研究生学了3年,1984年考上湖北中医学院《伤寒论》专业的研究生后又学了3年;毕业后的工作也是教《伤寒论》,要教《伤寒论》就要继续学习、研究《伤寒论》,临床也要用《伤寒论》。因为是张仲景确立了中医的临床治疗体系,所以遇到问题当然就想到去《伤寒论》中找解决方案。于是,反复读《伤寒论》,读张仲景的序,静下心来读的时候,才发现我们以前都是有口无心的在读,都是人云亦云,以讹传讹。明明《伤寒论》中主要在讨论方证,我们却众口一词的说《伤寒论》是辨证论治,原因就是我们一进入中医被灌输的概念就是中医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而且是《伤寒论》确立的辨证论治;所以,中医问题的根源是背离了《伤寒论》的正确方向,从具有确定性的方证体系变成了现在的毫无确定性的辨证论治,就是使中医的疗效从肯定变成了不肯定,没有肯定的疗效,中医的衰落当然就不可避免。
外感病的问题更加复杂,中医关于外感病的理论是混乱的,最核心的问题是闭门造车的弄出一个无中生有的“风热表证”,认为“风热表证”也是恶寒的,“风热表证”和“风寒表证”区别的方法是:风热表证发热重恶寒轻,风寒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根据这个想当然的方法,没有人能辨清楚外感病的寒热,使外感病的误治成为必然。
四
探索解决方案
要挽救中医,就要针对以上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几十年的思考、探索、验证,我研究出了解决方案,只是这个方案特别笨、特别苦,必须是真正的想学好中医,想成为合格的医生,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即便如此,仅仅凭自己也难以达到目标。所以,从2017年开始,我每年招一期弟子,让这些真想学中医的人加入进来,先帮助他们解决这三个难点,其中最难的还是经典。经典中难点中的难点是《黄帝内经》,重点中的重点是《伤寒论》。
我将经典的内容分解到每个周,在这一周之内,将经典的原文按段落翻译成现代汉语,归纳出原文的中心思想,提出原文中存在的问题或学习这段原文时存在的问题。每周必须按时交作业。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不认识的繁体字就要查字典,不懂的词就要查词典,翻译不通的句子就要查古代汉语语法,不懂的意思就要参考其他资料的解释,不将字、词、句弄明白就不可能明白原文的基本意思,不明白原文的基本意思就不可能归纳出中心思想,没有前面这些环节就不可能提出问题来。这是最笨的方法,最苦的方法,也是现在唯一能够真正学好中医的方法。
只要能够按照学习计划完成,古汉语知识就能得到提高,可以初步具备阅读经典或其他古典医籍的能力,对经典的知识有大致的掌握,同时由于对经典的理解,以前在学习中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以解决,临床疗效得以提高,学习经典的兴趣和热情也会同步增加,对经典不再恐惧,不再有畏难情绪。这就解决了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的问题,为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
只要能按照培养计划坚持学完3年,对经典就有了基本的理解,临床疗效就会显著提高,并且养成了读书、临证、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这将受益终生。
过了经典关,后面的二关将变得容易。要改变现在中医的错误方向,即从现在的“辨证论治”回归《伤寒论》的方证体系,而且以追求方证中能够药到病除的“特异性方证”为目标,所以,要学我给大家准备的《特异性方证》,学完了《特异性方证》,疗效马上提高,信心马上增强;然后再学《外感病》,我已经将外感病初期的基本概念、证治规范梳理清楚,只要学会了就可以避免外感病的误治,常见的外感病可以在3剂药之内治愈,外感病的阵地就会逐步收复。
五
合水县中医院的愿景
现在中医院和整个中医,以及公众对中医的感受,其实是信念的问题,如果中医过了这三道难关,疗效自然就提高了,自信也就有了,公众在中医院感受到了疗效,对中医和中医院的信任就有了,中医就可以复兴。
合水县中医院的几位弟子只要能按照师门的规划完成学习任务,疗效很快就会提高,病人很快就会增加,将会对在迷途中彷徨的其他医生产生正向影响,让更多的人能够找到中医的正路。只有所有的中医都能够回归仲景,中医才能真正复兴。
除了要影响本院的医生,合水县中医院还可以医院为平台,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生、村医进行中医培训,提供技术扶持,争取让中医成为全县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力军,为保障全县人民的健康发挥主导作用。如果每个社区和村有一个比较好的中医,常见病、多发病都可以在社区和村里用中医解决,不用进医院,就可以大幅降低医疗成本,既减轻群众负担,也减轻医保负担,使中医的优势真正得以发挥,打造可以在各地复制的、具有中医优势的健康保障模式,也可以为人类健康提供中国解决方案。师门已有成功的案例可供参考。
希望合水县中医院的工作室可以顺利开展工作,达到预期目标,造福基层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