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偏瘫,即脑卒中后导致的一侧肢体瘫痪,是中风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中风患者超 200 万,其中约 70% 会伴随不同程度的偏瘫,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还会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扬州华东慧康医院神经内科结合临床经验,为大家科普中风偏瘫的诱因、症状,帮助大家早预防、早识别、早治疗。
一、中风偏瘫的核心诱因
中风偏瘫的根源是 “脑部血管病变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出血”,常见诱因多与基础疾病和不良生活习惯相关。高血压是首要诱因 —— 长期血压控制不佳,会使脑血管壁变薄、变硬,形成微小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脑出血)或堵塞(脑梗死),就可能损伤运动中枢,引发偏瘫。临床数据显示,高血压患者中风风险是普通人的 3-5 倍。
高血脂、糖尿病也是重要危险因素:高血脂会导致血管内脂质斑块沉积,使血管狭窄、堵塞,诱发脑梗死;糖尿病则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增加中风概率。此外,吸烟、酗酒会进一步加重血管损伤,尼古丁和酒精会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显著提升中风风险;肥胖、缺乏运动会导致代谢紊乱,间接增加中风概率;而情绪激动、熬夜、突然用力(如排便用力)等,可能成为中风的 “导火索”,诱发血压骤升,引发血管病变。
二、中风偏瘫的典型预警症状
中风偏瘫发作前多有预警信号,且症状具有 “突发、单侧” 的特点,可通过 “FAST 原则” 快速识别:
- F(Face 面部):面部不对称,微笑时一侧嘴角下垂,无法正常鼓腮、闭眼,这是面神经受影响的表现;
- A(Arm 手臂):单侧手臂无力或麻木,双手平举时一侧手臂明显下垂,无法维持姿势,部分人还会伴随手指活动不灵;
- S(Speech 言语):说话含糊不清,无法完整表达意思(如说 “喝水” 却发音模糊),或听不懂他人讲话,这是语言中枢受损的信号;
- T(Time 时间):若出现上述任一症状,需立即拨打 120,记录发作时间 —— 中风救治的 “黄金 4.5 小时” 内,每延迟 1 分钟,就有 190 万个脑细胞死亡,直接影响后续恢复。
此外,部分患者发作前还会出现突发头痛、视物模糊、眩晕、行走不稳(如走路向一侧倾斜)等症状,需格外警惕。
三、及时治疗是康复关键
扬州华东慧康医院强调,中风偏瘫的治疗需 “分阶段精准干预”:急性期(发病 4.5 小时内),若为脑梗死,可通过静脉溶栓或取栓治疗恢复血流,减少脑组织损伤;若为脑出血,需及时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必要时手术清除血肿,这是减少偏瘫程度的关键。
病情稳定后,需尽早开展康复治疗 —— 发病后 3-6 个月是康复黄金期,通过肢体功能训练(如被动关节活动、主动肌力训练)、语言训练、针灸理疗等,多数患者可改善偏瘫症状,部分人甚至能重新行走、生活自理。若拖延治疗或忽视康复,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关节畸形,错过最佳恢复时机。
预防中风偏瘫,需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病,戒烟限酒,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周坚持 150 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40 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脑血管检查(如颈动脉超声、头颅 CTA)。一旦出现中风预警症状,别犹豫,立即就医,抢时间就是抢康复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