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秋食酸,病不沾!趁着入冬前吃好这5种“酸食”,疾病邪气难近身

老黄今年56岁,退休前是公交司机,嗓门大、性子急,邻居都喊他“黄师傅”。立秋一过,巷口的柿子刚泛黄,老黄就觉得嗓子干得冒烟,早起刷牙还咳出两口黄痰。

对门刘中医端着紫砂壶遛弯,顺口提醒:“老黄啊,秋气燥,得吃点酸,润肺养肝。”老黄一听,连连点头,转身就去超市拎回两瓶老陈醋、一袋酸菜、一包话梅。

打那天起,老黄家的餐桌上天天飘着醋香——醋溜白菜、酸辣土豆丝、酸菜炖粉条。前天傍晚,刘中医拎着半瓶黄酒来串门,刚进门就被呛得打了个喷嚏:“谁家打翻了醋缸?”老黄端着一盘“酸菜炒醋排骨”乐呵呵地迎出来。

刘中医哭笑不得:“我说的‘酸’可不是这个酸!”老黄一脸懵:“那您指的啥?”刘中医夹起一块排骨,酸得直眯眼:“秋天要吃的‘酸’,是果子自带的那股天然酸甘,不是让你拿醋当水喝!”

01

秋天为什么要“省辛增酸”?

《黄帝内经》里一句“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被历代中医奉为秋养金科玉律。秋天在五行中属金,对应五脏为肺;金气主“收”,万物由生发转向敛降。

此时若再吃过多辛辣发散之物,好比把已经收紧的肺气又强行撕开,耗散津液,人就更容易口鼻干、皮肤裂、咳嗽频。而酸味性收敛,正好帮肺“关门”,把宝贵的阴液锁在体内。

另一方面,金旺易克木,肺金太盛便会压制肝木,导致肝火偏亢、情绪急躁。酸味入肝,能柔肝养血,平息过旺的肝火。因此“省辛增酸”不仅是养肺,更是护肝,一举多得。

02

此“酸”非彼“酸”

认清三种“酸”的区别

1. 发酵酸:醋、酸菜、泡菜

通过微生物发酵生成的酸,虽能开胃,但含盐量高,过量易升高血压,刺激胃黏膜,并非秋季养生的主角。

2. 调味酸:山楂片、话梅、酸枣糕

多数经过糖渍盐渍,酸中带甜,可当零食偶尔解馋,但糖分高、添加剂多,不建议大量吃。

3. 天然果酸:应季水果里的“酸甘化阴”

这才是刘中医口中的“酸”,它们自带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维生素C、多酚等活性成分,既能生津润燥,又能收敛固涩,与秋气同频共振。

03

中医推荐的五款“天然酸”

家家都能买得起、做得来

下面这五种食材,全部产自秋季,菜市场就能买到,既符合“省辛增酸”,又兼顾口味与操作难度,老黄亲测“不翻车”。

1. 葡萄——“紫色天然口服液”

颜色不同,功效略异:紫葡萄花青素高,抗氧化;黑葡萄滋阴补肾;红葡萄活血化瘀;白葡萄润肺止咳。

吃法:整颗洗净带皮吃,每天一小串(约150-200克)。牙口不好或胃寒者,可去皮加少量冰糖煮水,连汤带果温热服。

2. 石榴——“护阳小甜罐”

酸甘多汁,收敛阳气、生津止渴,对秋季腹泻、口干舌燥尤宜。

吃法:剥出果粒,直接吃;也可取半碗果粒、一把糙米,加水熬成石榴粥,酸甜软糯,孩子也爱喝。

3. 山楂——“平民消食片”

富含有机酸、解脂酶,能促进脂肪分解,缓解秋膘贴过头。

吃法:鲜山楂10片+苹果1个+胡萝卜半根,洗净切块,加水1升小火煮20分钟,代茶饮,酸甜可口又解腻。胃酸过多者慎用或减量。

4. 青苹果——“润燥轻骑兵”

性平微酸,膳食纤维丰富,升糖指数低,糖尿病人也能适量吃。

吃法:早晨空腹吃一个,或切丁与酸奶拌成沙拉,既补益生菌又护肠胃。

5. 柠檬——“行走的维C片”

维C含量高达22mg/100g,配合蜂蜜温水冲泡,滋阴润燥、缓解咽喉干痛。

吃法:新鲜柠檬2片+40℃温水300ml+蜂蜜5ml,晨起空腹慢慢啜饮;胃溃疡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改餐后饮用。

04

不同体质

吃“酸”有讲究

1. 阴虚燥热型(舌红少苔、午后潮热):可放心吃上述五酸,每日总量控制在250-300克水果生重。

2. 脾胃虚寒型(怕冷、便溏):将水果去皮、加热、少量多次,如煮山楂苹果水、蒸葡萄。

3. 湿热内蕴型(口苦苔黄、脸油痘多):慎食高糖水果,优选酸中带苦的山楂和柠檬,并配薏米水祛湿。

4. 孕期、痛经女性:忌大量山楂、乌梅,以免活血过甚;可选葡萄、石榴少量温食。

秋天吃酸,吃对了是补,吃错了反伤。应季而食,顺时养生,才是咱老百姓的大智慧。

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

编辑:谢芯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秋食酸,病不沾!趁着入冬前吃好这5种“酸食”,疾病邪气难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