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神科工作,或多或少都听过患者或家属们说这样的话,“你就是想太多了”“开看点就好了”“我觉得我的病是因为总胡思乱想”,对于他们来说,精神疾病都是因为“想得多”,并且非常坚信这种观念,但是同样的理由如果放到由于感染导致肺炎的患者、由于意外导致骨折的患者身上,是不是就非常荒谬了。那么我们该如何解释这类疾病呢?
精神疾病并不是大脑过度思考产生的,而是因为大脑的本质发生了功能性的故障,是由于遗传、环境压力、大脑发育、神经化学、内分泌等多种因素复杂交织作用的结果。如果真是因为想太多而生病,那我们的思维不就成了致病源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精神疾病可能的诱发因素。
1.焦虑症:需要表现恐惧的大脑杏仁核过度活跃,而负责控制的前额叶功能减弱,再加上能调节情绪的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去甲肾上腺素等功能失调;有些人长期的慢性焦虑状态,导致压力激素皮质醇释放过多;习惯高估危险,低估自身反应能力;童年的不良经历、重大创伤等多种因素。
2.抑郁症:海马体和前额叶的功能减弱,使得负责愉悦和动力的脑区活动低下,多巴胺等水平低下;身体存在慢性炎症影响大脑功能;消极的世界观;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等。
3.强迫症:负责发现错误的脑区过度活跃,抑制不必要想法或行为的脑区功能不足;持有特定信念,过于追求完美;曾经的严厉教养方式 等。
4.精神分裂症:大脑在胎儿期或青春期发育出现偏差;负责产生幻觉、妄想的脑区过度活跃,负责情感、高级思维的脑区信号低下;孕期或围产期母亲感染、营养不良、缺氧等,青春期吸食毒品、压力过大、社会孤立、童年创伤等。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精神疾病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具有遗传倾向和家族史诱发的发病风险。
总体来说,这些疾病都是脆弱的大脑在环境压力的触发下,发生了生物学的改变,最终导致特定的症状表现,这绝不是因为“想太多”。理解了病因能让大家更科学地看待精神疾病患者,消除对他们的歧视,给予理解支持和帮助他们进行规范的治疗。
专家简介
杨松
杨松:综合科副主任,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师从栗克清教授,曾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学习,任保定市肿瘤心理健康协会委员。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14年,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擅长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的诊断和治疗,对老年精神疾病,脑血管病及各种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作者简介
王琼
王琼:护师,本科学历,具有多年临床精神科护理经验。工作中勤于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认真负责,以患者为中心。工作格言是用心胜过用脑,真诚胜过技巧。
综合科简介:
综合科是由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与我院联合成立的特色科室。科室本着“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宗旨,加强队伍素质建设,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努力争创优质服务新模式。共设置有床位41张,现有精神科医生7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2人,精神科护士13人。
综合科主要各类精神疾病患者,同时收治伴发躯体疾病的精神障碍患者,如:脑梗死所致的精神障碍,脑出血后遗症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卒中后抑郁,器质性失眠,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的抑郁、焦虑、躁狂等综合症的诊断与治疗。还包括精神疾病伴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躯体疾病的精神疾病患者。本科兼具精神科与内科的特色,为此类患者提供了更为专业的医疗服务。医护人员技术精湛、服务质量好,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形式多样的心理治疗。同时综合科还承担面向院内内科类疾病的会诊工作。
供稿科室 | 护理科普小组、综合科
作者 | 王琼
01
0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