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2-24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主办,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皮肤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简称ACMED)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联合承办的中国皮肤健康发展大会暨杨国亮皮肤病学大会暨ACMED第一届学术年会在上海举办。本次大会汇聚国内顶尖皮肤病学专家、学者及产业界代表,设置1个主会场、1个AI分会场、11个亚专科分会场及多场专题研讨会,聚焦皮肤医学前沿进展、临床诊疗规范等维度,旨在推动中国皮肤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大会关注的热点方向之一,脱发诊疗领域的创新突破受到关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吴文育教授在大会中介绍,近年来雄激素性秃发(AGA)治疗领域取得显著突破:多种新剂型米诺地尔(如泡沫剂)相继在国内获批或进入申报阶段,新机制药物纷纷涌现,未来疗法更涵盖小核酸干扰技术、新靶点生物制剂等前沿技术,为脱发患者带来新期待。
吴文育教授同时表示,华山医院皮肤科在杨国亮教授等一代代前辈引领下,不仅培养大批杰出人才,更在中国皮肤科发展历程中留下深刻印记;ACMED 正积极推进皮肤病学与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广泛患者群体。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毛颖也在大会中强调,皮肤病诊疗绝非仅仅应对“疥癣之疾”,而是关乎人体“第一张名片”、守护健康 “第一道防线”的系统工程。
近年来,脱发问题困扰不少消费者,植发技术渐成市场“刚需”。依托深厚的学科积淀,华山医院在皮肤健康领域持续发力,尤其在脱发诊疗相关工作中展现重要作用。2021年,磅策医疗围绕毛发检测诊断、治疗、养固整体流程开启植发机器人项目研发,旨在突破传统人工植发依赖医生经验、毛囊横断率高、效率低的局限,研发适配亚洲人毛发的技术。2024年,HAIRO植发机器人首次亮相。
具有丰富经验的医生每小时可提取2000株毛发,HAIRO植发机器人目前每小时可提取1800株毛囊,效率远超国外同类产品;该机器人还能实现小创伤、快恢复,提升患者术后体验。相较传统人工植发,第一代HAIRO植发机器人对毛囊的自动提取准确率达95%,单个毛囊提取时间不到2秒,取发精准度达0.01毫米,深度精准度在0.05毫米,可高效分离各类型毛囊,减少毛发供区、受区创伤,实现隐痕效果并缩短患者恢复周期。
2025年1月,HAIRO植发机器人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成为国内首台获该认证的国产植发机器人。值得关注的是,在填补国产植发机器人空白的同时,由磅策医疗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多家公立医院及行业协会、知名民营机构共同制定的业内首份《植发机器人标准化体系建设白皮书》也已启动,为植发机器人领域规范发展奠定基础。
记者同时了解到,参会专家通过多维视角,聚焦于关键皮肤病种,为大家带来最权威、最前沿的国际国内进展。墨尔本大学Prof.Rodney Sinclair教授介绍,斑秃的治疗已从二十年前的束手无策发展到如今拥有多种高效治疗方案,尤其是JAK抑制剂的问世,彻底改变了治疗格局。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刘红教授指出,自身免疫性疱病虽属少见病,但近年来在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领域均取得重要进展。在基础研究方面,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应用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临床上,治疗策略仍以系统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作为一线方案,而生物制剂的应用处于探索阶段。巨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意味着该领域未来存在广阔的研究空间。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史玉玲教授表示,近年来银屑病在发病机制、诊断评估、共病管理及治疗策略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整体诊疗模式正向着更智能、更精准和更以患者为中心的方向发展。此外,银屑病共病管理与预后评估广受关注;新药研发迎来多重突破;治疗策略趋向长期管理与个体化。
与此同时,本次会议期间还正式宣告成立了覆盖多个皮肤关键领域的11个协作组,它们分别是:新媒体传播、特应性皮炎、银屑病、毛发、荨麻疹和皮肤过敏、功效性护肤品、痤疮、皮肤外科、激光、注射美容及色素性疾病。这些协作组的成立旨在汇聚领域专家力量,促进跨学科、跨机构合作,未来将在特定皮肤疾病诊疗、技术创新与规范化管理等方面实现协同攻关和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