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全国残疾预防日】关节在悄悄“被侵蚀”?这类致残危机可防可控!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病科副主任医师 韦尼

8月25日,标志着第九个“全国残疾预防日”的到来,紧接着12月3日则是“世界残疾人日”。据数据显示,我国约有500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中未经规范治疗的患者在两年内的致残率竟高达50%。这场无声的“关节侵蚀战”,正是预防性残疾的关键战场。

一、类风湿关节炎,不仅是“关节痛”!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关节滑膜,引发炎症、疼痛和骨质破坏。若不进行干预,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持续炎症会像“腐蚀性液体”一样破坏人体的关节软骨、骨质以及肌腱韧带,最终导致关节变形,甚至残疾,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甚至生活起居都无法自理。

二、致残的“隐形推手”,类风湿关节炎的这些症状别忽视!

类风湿关节炎的致残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早期症状容易与普通关节炎混淆,因此一旦出现以下症状,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1. 对称性关节肿痛:常见于手指、足趾、腕、踝、膝等关节,晨僵持续超过1个小时。

2. 疲劳和低热: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全身症状,如疲劳、乏力、低热、消瘦、食欲减退等。

3. 关节强直僵硬: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若出现关节强直畸形,如“尺侧偏斜”“天鹅颈”“纽扣花”样改变,这表明病情已进入晚期,关节功能受到损害。

三、科学应对,远离残疾风险!

1. 早期诊断是关键

类风湿因子和抗CCP抗体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标志性抗体,对于该疾病的诊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阶段,可能关节肿痛的症状尚未明显显现,但这些抗体在患者血液中的存在便可以被检测到。此外,检测类风湿因子和抗CCP抗体的过程既简便又经济,使得大多数综合医院都能够提供这项检测服务。

2. 规范治疗是核心

一旦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立即开始接受规范化的治疗。当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目标是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症状、减缓关节损伤的进程,并且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在风湿科医生的指导下,遵循医嘱使用抗风湿药物,并定期进行复诊和相关指标的复查。此外,患者还应调整生活方式,并进行关节肌肉功能的锻炼,以期将病情维持在稳定状态。

四、消除歧视,共筑包容社会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常因为关节变形而遭到误解,有时甚至被错误地认为是“传染病”。然而,实际上类风湿关节炎并不会传染,它只是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在得到规范治疗的情况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能够像健康人一样工作和生活。

随着2025年全国残疾预防日的临近,我们呼吁:类风湿关节炎导致的残疾可防可控,需医患共同努力。让我们用科学对抗疾病,用理解消除偏见,帮助每一位患者有尊严地生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全国残疾预防日】关节在悄悄“被侵蚀”?这类致残危机可防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