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丽娜 郑佳颖 通讯员 朱韵熙 丘华琛
“医生快帮我看看,喉咙疼得受不了了,咽口水都像针扎一样!”郑先生(化名)来到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时,表情十分痛苦。
事情要从一顿中饭说起。
前段时间,51岁的郑先生从北京来杭州出差,有一天晚饭点了一份杂鱼煲,边吃鱼边跟朋友谈笑风生,突然喉咙一哽,感觉鱼骨头好像被吞了下去。他当时没太在意,想着多喝点水往下顺一顺就好了。
然而,郑先生喉结位置开始出现持续且加剧的异物感和疼痛感,每次咽口水都很不舒服。
意识到情况不妙的他赶紧前往附近医院求助,然而折腾了几个小时,都未能找到这根深藏的鱼刺。
疼痛和焦虑让郑先生倍感无助,他便前往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
某社交平台截图
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解道宇接诊后,耐心地用喉镜反复检查咽喉隐蔽处,但并未发现异物踪影。
“疼痛位置在喉结处,每次咽口水均有刺痛的感觉,有可能是异物已经进入了食管。”解道宇建议郑先生立刻完成颈部、胸部CT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果不其然,CT影像清晰显示,在郑先生的食管中段,赫然有一个尖锐的条状高密度阴影,像一枚潜伏的“暗器”,随时可能刺穿食管壁,引发严重的纵隔感染,后果不堪设想。解道宇第一时间联系内镜中心,安排胃镜下急诊取异物。
医院供图
消化内科医生李为民在距门齿约23厘米处准确找到了这根多节的鱼骨并取出,整个操作过程用了不到10分钟。
取出后测量,这块鱼骨(3~4节脊柱骨)竟长达三四厘米!医生再次进镜观察,食管黏膜虽有少许破损,但幸运的是没有活动性出血。
术后,郑先生的疼痛感瞬间消失,他对医院高效流畅的多学科协作(MDT)就诊流程赞不绝口:“没想到在这里这么快就处理好了,真是太感谢了!”
解道宇提醒,在食用带刺鱼类,或是其他带骨带核食物时,应该细嚼慢咽,不要分心,尤其是老人和小孩需要特别关照。
而一旦发生鱼刺卡喉,传统的“喝醋软化”、“吞饭团/馒头带下去”等方法是极其错误且危险的。醋无法在短时间内软化鱼刺,起不到效果,而强行吞咽饭团可能让鱼刺扎得更深,反而增大取出的难度,还可能引发食管损伤、感染,甚至大出血,造成严重后果。
正确的做法是避免继续吞咽硬质食物,可以尝试轻轻咳嗽将其排出。如果鱼刺看得见,可以让他人用镊子小心夹出。如果鱼刺看不见或上述方法不见效,应禁食禁水,立即到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交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