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怪现象?那些把“饿瘦”挂在嘴边的人,要么三天就破功狂炫炸鸡,要么瘦了五斤反弹了八斤,反倒是那些吃饭香、偶尔还吃口甜的人,体重稳得像钉在秤上似的。
这事儿压根儿不玄乎——你以为体重管理是“跟肉死磕”,其实是你从一开始就走错了路。
就说你天天捧在手心里的“健康沙拉”,真以为是减肥救星?我老公回来给我看他的同事午餐吃的什么:叶子蔫得像没喝水,淋的沙拉酱半瓶子都是糖精,上面的“烤鸡胸”油星子还在往下滴。老公又说她吃完不到俩小时就扒拉抽屉找饼干,说“饿得心慌”。反观另一个同事买的杂粮粥,掺了红豆绿豆,配了个水煮蛋,喝了一碗后,一下午都没喊饿——你说这俩到底哪个更“健康”?
还有吃饭顺序,你是不是从小就被教育“先扒米饭”?我妈以前也是这样,一顿饭下来,米饭吃了满满一碗,菜没动几口就喊撑,结果下午三四点就念叨“胃里空得慌”。看了一篇文章是这样教的:先夹一筷子青菜,脆生生的嚼着,胃里先垫个底儿;再吃块鱼或者豆腐,蛋白质下肚,踏实;最后再盛小半碗米饭——你猜怎么着?尝试这个方法,现在一碗饭能吃两顿,而且“比以前吃撑了舒服”。你看,没节食没挨饿,饭量变少了还不饿,这不比硬扛着强?
再说说运动,谁跟你说“必须练够一个小时才管用”?看到一篇文章,博主天天坐在电脑前,而且总说“没时间运动”,因为太胖了,跟着健康教练学:每小时站起来,花20秒蹲个深蹲(不用蹲太深,膝盖别超脚尖就行),20秒原地跳两下(不用跳太高,脚轻落地),20秒靠墙站会儿(后背贴墙,膝盖弯成90度)。就这点儿功夫,够他摸鱼刷条朋友圈的了。结果三周下来,他说系皮带时“多扣了一个眼儿”——你说这碎片化时间动一动,不比办健身卡放着积灰强?
最该骂的是“情绪性干饭”!你真以为自己是饿吗?很多人情绪差的时候,都会将抑郁转化为食欲,比如炫半块儿蛋糕,吃完反而更烦了——嘴里甜得发腻,心里还堵得慌。如果想要炫东西时,可以先倒杯温水,小口小口地喝,边喝边想“我是真饿,还是就想找个由头撒气”。多数时候水喝完了,那股子“想吃”的劲儿就没了。就算还想吃,就掰半块儿饼干,别跟自己较劲儿——你憋到极致狂炫一整盒,那才真叫亏。
其实啊,体重这东西跟人一样,你越跟它拧巴,它越跟你作对。很多老人早上就喝碗粥,配点儿咸菜,中午吃碗面条加俩青菜,晚上偶尔还吃块儿桃酥,而且还都说“吃饭就是图个舒坦,七分饱就行,撑着难受”。晚上吃完跟街坊遛弯半小时,聊聊天儿就回来了——你看,没算过热量,没跳过绳,体重几十年没大的变化。
所以别再跟体重秤死磕了,今天多吃了口红烧肉?没事儿,明天少盛半碗饭;今天没运动?没事儿,后天上班爬两层楼梯。你对它松快点儿,它才不会跟你耍性子。
说到底,体重管理哪是“减肥”?不过是把日子过舒服了——吃得香,动得自在,心情顺了,那秤上的数字,自然就懂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