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口袋里的“小物件”|读经典、学经典、悟经典——中医的口袋书

通讯员 金浪 周溪琳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老年病科·中医经典病房负责人刘用的白大褂右侧口袋里,常年鼓囊囊地揣着一本《中医基本功》。这本长12厘米、宽8厘米的小册子,封面是磨得发亮的深褐色,边角卷成了波浪,泛黄的纸页上布满朱笔批注。18万字的内容浓缩了中医“四小经典”与“四大经典”的核心——《药性赋》《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诀》等基础篇,《伤寒论选》《金匮要略选》《黄帝内经素问选》等经典篇均收录其中。

这本口袋书的背后,藏着一段跨越两代中医人的传承故事。

2010年,初入师门的研究生刘用入学当天,导师张介眉将《中医基本功》送给了他,成为他医学生涯的特殊起点。这份特殊的“入学礼”,延续着张介眉自幼承袭的治学传统。13岁起随伯父学医的他,曾被要求将《药性赋》等中医经典倒背如流,如今成为师者,他将这份严苛化作对学生的期许。

“学好中医,除了跟名师,最主要的是要读经典、学经典、悟经典。”张介眉的谆谆教诲,至今仍清晰回响在刘用耳畔。15年来,这本小册子始终与他形影不离:白大褂口袋里的温度将书页焐得温热,反复翻阅的指腹把页边磨得发亮。对刘用而言,它早已不是普通的工具书,而是承载着师徒情谊与治学初心的职业信物。

成为科室负责人后,刘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启“晨间经典课”,这本《中医基本功》与其他中医经典古籍一道,成了他带教学生的核心教具。他延续着张介眉的育人传统,要求年轻医生将经典背诵得滚瓜烂熟,“汤头歌就是治病的武器,什么疾病选用什么汤头,病机、药物组成都要通过歌诀刻进脑子里。”

在日常带教中,刘用总把经典学习融入临床场景:查房时结合病例让学生复现相关条文,坐门诊时必抽查年轻医生的经典背诵。他常给学生讲书里夹着的病例故事,从高热躁狂患者用桃核承气汤脱险,到脑出血昏迷者靠续命汤苏醒,“读经典不是背文字,是让老祖宗的智慧在每一个病例里活过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口袋里的“小物件”|读经典、学经典、悟经典——中医的口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