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5岁男歌手朴翔去世的消息引发网络关注。
8月11日上午,记者向朴翔多位生前好友核实,消息属实,朴翔是8月8日凌晨因心梗意外离世的,10日已举行葬礼。
朴翔参加《中国好声音》时的照片(图片来源:国际在线)
据了解,朴翔出生于1990年,现年35岁,来自新疆塔城,是一名乐队主唱,曾经担任帕尔哈提的酸奶子乐队的吉他手,凭借一首《把悲伤留给自己》让观众熟知,2016年参加综艺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时,加入周杰伦“地表最强战队”。
汪峰曾评价朴翔的表演是“从柔里面开始散发那个劲儿,特别舒服”。
近年来,朴翔依旧活跃在音乐领域,常常在新疆多地的酒馆担任驻唱,也因此结识了许多朋友。
网友拍摄的朴翔今年3月在某酒馆驻唱
朴翔生前的一位好友向记者表示,他所认识的朴翔非常开朗,是一位“音乐奇才”,两人认识多年,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感觉非常突然,之前身体还不错的,没想到就突然去世了。
朴翔的另一位好友回忆,一周前自己还和他有过联系,没想到前两天朴翔就突发心梗不幸离世,实在让人感叹世事无常。
8月10日,这位好友专程前往裕民县参加了朴翔的葬礼,人已入土为安。
多位网友拍摄的视频显示,朴翔和多位喜爱音乐的好友交往颇深。在相关视频评论区,这些好友也纷纷留言道:“朋友,一路走好。”
不少公众人物因心梗突然离世
近年来有不少公众人物因心梗突然离世,让人惋惜的同时也提醒我们关注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
以下是近几年因心梗去世的部分名人案例:
1.天宇:
原名李天宇,山西网红主播,2025年6月17日因突发心梗去世,享年47岁。他日常直播频率高,常熬夜直播。
2.孟大宇:
青年玉雕艺术家,2025年6月3日凌晨因心梗在苏州离世,年仅32岁。
他多次获得业内重要奖项,如苏州“子冈杯”银奖、上海“神工奖”金奖等。
3.石冲:
著名油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2025年2月23日上午因突发心梗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他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写实油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4.刘一阳:
中山大学体育部副教授、知名健美运动员及教练,2025年8月因突发心肌梗死去世,终年38岁。
他生前正处于香港健美比赛备赛冲刺阶段。
5.郑继虎: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2024年8月10日因突发心梗抢救无效逝世,享年53岁。
他深耕汽车行业30年,曾任中汽数据有限公司总经理。
6.李海增:
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24年8月29日因突发心梗在青岛逝世,终年34岁。
他是青年泰山学者,首届山东省海外优青项目获得者。
7.赵铮:
资深媒体人、毒舌电影合伙人,2024年1月19日因心脏骤停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44岁。
什么是心梗?
心肌梗死(以下简称“心梗”)是一种会威胁生命的急症,主要影响老年人,而随着中国老龄化的趋势严重,2002年~2020年急性心梗(AMI)死亡率总体也呈现上升趋势,近些年农村持续高于城市。
资料显示,急性心梗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
临床数据显示,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每年发生急性心梗的患者约100万人,45岁以下心梗发病率逐年上升。
心梗发作前的先兆症状
在急性心梗发作的前几天,很多患者会提前发生一些前驱症状。
如果在这一阶段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及时化解一场由心梗引发的灾难。
比如,有些患者既往无心绞痛病史,却突然发生持续10~20分钟以上的胸闷、胸痛;
有些既往有心绞痛病史的患者,可能症状较前明显加重,持续时间较前延长,还可能同时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有些患者劳累或激动时,便出现身体疼痛,经休息后疼痛消失。
疼痛不一定发生在心脏相关部位,也可能出现肩膀痛、后背痛、胃痛,甚至牙疼。
以上症状发作时,往往预示着急性心梗即将发生。患者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到心内科就诊,并听从心内科医生的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建议。
为什么会发生心梗?为什么会堵塞呢?这跟我们日常生活的很多因素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因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冠状动脉可能会因为脂质的沉积和堆积,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过程,会让血管壁变得又厚又硬。
最危险的时刻往往发生在这些斑块破裂之后:血小板迅速聚集到破裂处,形成血栓,瞬间堵塞冠状动脉,使心肌的血流供应中断。
想象一下,血管就像一条运输通道,当这条通道被堵住时,心肌就会因缺氧而受损甚至坏死。
除了前面提到的年龄发展以外,长期暴露于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等慢性病也是心梗的危险因素,而且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大大提高心梗的风险。
此外,急性压力事件,比如突发的剧烈情绪、过度体力活动,甚至急性疾病如严重感染,都可能成为“最后一根稻草”,引发心梗。
不同人群的风险因素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女性在绝经前通常受益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心梗发生率低于男性,但绝经后这一保护作用消失,风险显著增加。
此外,糖尿病患者尤其需要警惕,他们的心梗症状可能不典型,甚至在心梗发作时没有明显的胸痛表现,而是以疲劳、恶心或呼吸急促等症状为主,容易被忽视。
如何预防急性心梗?
预防急性心梗,首先要从改善平时的生活习惯着手,同时要做好慢病管理。对此,有以下建议:
一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避免过度劳累,心态平和、放松;少食用高糖、高盐、高脂的食物,同时戒烟限酒,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二是减少或避免诱因。
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尽量不洗澡、不过度运动;同时寒冷也会诱发心肌梗死,因此骤然降温或遇冷空气来袭时,患者要注意保暖,添衣加被。
三是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若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及时把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到目标范围内。
来源 极目新闻 科普中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