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活动
时间:8月9日-10日上海
形式:学习+机构参访+专病中心落地合作洽谈
【点击蓝色项目名称了解详情】
宿迁发文,鼓励社会办医转型
医改明星城市,发文鼓励社会办医转型发展。
近日,宿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宿迁市财政局、宿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宿迁市医疗保障局、宿迁市民政局联合下发《关于支持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宿迁的社会办医的转型发展。
意见提出,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向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方向转型发展,到2027年底前,成功引导一批社会办医疗机构转型发展。
结合人口老龄化及健康服务多元化发展趋势,在转型方向上,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发挥管理机制活、资源整合效率高等优势,积极发展康复、护理、老年、儿科、精神等专科特色,将其他科室床位转化为专科床位,或转型为相关专科医院;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通过新建、改造、合作等方式,增加养老服务设施和功能。
如何认定社会办医是否成功转型?认定标准明确,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经依法许可和登记转型为非营利性康复、护理、老年、儿科、精神及其他各类专科医疗机构的,或医院进行内部结构性调整,将单个专科床位扩充至医院总床位数的50%以上、且按标准配足相应专科医务人员的,可认定为已转型发展的社会办医疗机构。
在相应的支持政策上,意见从床位补贴、运营补贴、人才奖励、人才培训、医保定点等多个方面,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支持举措。
在床位补贴方面,对社会办医疗机构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的,经同级民政部门审核、财政审批符合有关养老服务补贴发放条件的,自有产权用房每张护理型床位给予1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租赁形式举办的每张护理型床位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改造补贴;按照符合条件入住老人自理、部分失能、失能情况,由同级财政分别按照每人每月30元、40元、50元的标准(县区制定标准的按县区标准执行)给予运营补贴。
宿迁民营医疗格局巨变
作为医改明星城市,曾经一度,宿迁市没有一家公立医院,全市皆为民营医院,但近年来,3000张床位的“航母级”公立三甲医院复建、每个区1-2个公办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全面回归,医疗机构经营压力增大,宿迁的社会办医发展不容乐观,医疗机构的注销、破产现象并不罕见。
2024年12月,宿迁市卫健委发布公告:宿迁市骨科医院、上海市东方医院集团宿迁市心血管病医院停业超过1年,依法对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予以注销。
除此之外,宿迁博爱医院也于2021年8月因不符合相关规定被宿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注销。宿迁博爱医院成立于2010年,总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是一家民营非营利性综合医院。
专科医院方面,宿迁伊南眼科医院(原宿迁红十字眼科医院)也曾因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及时延续等原因而被注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该院由红十字眼科医院投资,总投资额5000万元,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尽管在2014年曾计划新增投资2000万元,但最终于2019年被注销,并且在2021年至2024年间多次拍卖,但始终未能成功交易。
宿迁儿童医院的命运也同样坎坷。在经历四次拍卖过后,2024年12月24日,当地国资企业宿迁市中能盛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起拍价3.65亿元成功拍得宿迁儿童医院。此前该项目经历了三次流拍,本次交易价格比第一次起拍价(4.8亿元)减少了1.15亿元。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这家医院的现状,是宿迁医疗系统变化的缩影。近些年,一方面,当地逐渐在重回公立医院的建设;另一方面,裁员、降薪乃至关门,是当地很多民营医院正面临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