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原创 立秋三不做,一年病不沾!8月7日立秋,3不做指啥?建议提前了解

清晨推开窗,凉风裹着桂香钻进屋来,我望着院里半黄的梧桐叶,忽然想起奶奶常念叨的那句:"立秋三不做,一年病不沾。"

今年立秋在8月7日,恰逢三伏天末尾,这"三不做"的讲究,倒像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养生锦囊。

一不做:莫让肝气郁结成"秋愁"

前日路过社区诊所,见王大夫正给一位阿姨把脉。"总觉胸口闷得慌,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阿姨的话让我想起《黄帝内经》里"秋三月,此谓容平"的告诫。中医认为,秋应于肺,而肺在志为忧,若此时总生闷气,就像给身体种下颗定时炸弹。

现代医学也证实,长期情绪压抑会导致免疫细胞活性下降。

去年立秋,邻居张叔因工程款纠纷大动肝火,结果诱发心绞痛住院。这让我想起老家习俗:立秋这天,家家户户会煮百合银耳羹,白如凝脂的羹汤里,藏着"百事合心"的期许。

二不做:别让寒邪偷走"阳气"

上周在超市冷柜前,见位姑娘抱着冰镇西瓜吃得欢快。

这让我想起《养生论》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智慧。立秋后昼夜温差渐大,若仍像盛夏般贪凉,无异于给身体埋下隐患。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秋季健康指南》特别提醒:空调温度不宜低于26℃,睡前用40℃温水泡脚15分钟,能促进血液循环。

记得去年立秋,表姐因整夜吹空调得了面瘫,针灸治疗三个月才好转。老话"春捂秋冻"实则有深意,该保暖时切莫逞强。

三不做:拒绝"贴秋膘"变"贴秋脂"

菜市场里,刘婶正往购物车里堆放五花肉,"立秋不补,冬天受苦"。这让我想起《饮膳正要》中"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的记载。

传统"贴秋膘"实为补充夏季消耗,但现代人普遍营养过剩,盲目进补反而伤身。

营养学家建议,每日肉类摄入控制在200克以内,多选鱼肉、鸡肉等白肉。上周参加同学会,当年纤瘦的班花因暴饮暴食,如今血脂高出正常值两倍。

这提醒我们:立秋饮食当如国画留白,七分饱才是养生真谛。

傍晚在公园散步,见几位老人打太极拳,动作如行云流水。

这让我想起《礼记》中"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的哲思。立秋养生,实则是教会我们与自然和解:不与燥气争高低,不与寒凉较长短,不与食欲论输赢。

老茶客李爷爷总说:"立秋喝杯乌龙茶,胜过人参汤。"他茶罐里永远备着陈皮、山楂,这些寻常物什在他手里,竟成了调和阴阳的法宝。

或许真正的养生,就藏在这顺应天时的智慧里。

夜色渐浓,蝉鸣声稀。我泡了杯菊花茶,看花瓣在杯中舒展。忽然明白,所谓"三不做",不过是让我们在季节更迭中,守住内心的从容与平衡。这或许就是传统文化留给现代人最珍贵的礼物——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找到与自然同频的节奏,让身心在四季轮回中获得真正的休养生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原创 立秋三不做,一年病不沾!8月7日立秋,3不做指啥?建议提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