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拥军\文
【引子】《中医诗章》《五官弦律》之三:鼻子·气宇通天。试从在中医的博大精深中,我尝试以诗歌的形式,将脏腑经络的奥秘、生命哲学的深邃以及诗的意境巧妙融合。通过我的笔触,中医的宇宙观和穴位功能被编织进一幅幅生动的经络运行图景之中。在这其中,我特别探讨了鼻子与肺、脾、肝、肾、大肠之间的密切联系,揭示了呼吸如何成为连接天地能量的炼金炉。
当百脉归于涌泉浊土,
唯你独擎星汉清露;
以玉堂为炉,华盖为幕,
引天泉浇灌十二经枯荣。
双峯峙立割开阴阳气途——
左脉醒肝木,右溪润肺金;
辨得桂枝辛散麻黄苦,
在风邪未至时叩响太渊钟。
幽谷深处藏先天一点元阳,
素髎如灯,照见胎息初萌模样;
任子夜痰潮淹没百会,
你兀自醒成督脉的桅杆,
把清气渡给失锚的膏肓。
忽有稻浪翻涌过迎香,
脾胃之门轰然开阖:
原来九窍玲珑塔里,
住着位通译五味的神农郎。
中医密钥注解
1,素髎·胎元灯塔
鼻尖属脾,揉之如拨亮生命原火。《幼科铁镜》载胎儿五官中最先显形为鼻,此穴乃阳气初萌之地。晨起拇指温揉三百转,可暖中焦化湿浊。在中医理论中,素髎穴位于鼻尖,与脾脏紧密相连。通过温和的按摩,可以激发这一穴位,如同点亮了生命之火,促进阳气的生发。据《幼科铁镜》记载,胎儿的五官中,鼻子是最先形成的,而素髎穴正是这一阳气生发的起点。每天早晨,用拇指轻轻按摩此穴三百次,有助于温暖中焦,化解湿浊之气,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
2,迎香·五谷烽燧
大肠经止于此,与胃经相接。饭前食指旋压六十息,可激活「谷道-鼻窍」反射。《诸病源候论》言其:「引地气醒脾精」,故曰「吃饭香」。迎香穴位于鼻翼两侧,是大肠经的终点,与胃经相接。在饭前,用食指轻轻按压此穴六十次,可以激活与消化相关的反射,从而促进食欲。《诸病源候论》中提到,迎香穴能够引导地气,唤醒脾脏的精气,因此,按压此穴后,人们会感到食欲大增,享受食物的香气。
3,双峯阴阳之秘
左鼻孔主肝气升发(应春),右主肺气肃降(应秋)。诗「分两道溪流」暗合《黄庭经》「鼻神通运两仪风」,呼吸间调和脏腑气机。在中医理论中,鼻子的两个孔分别与肝和肺的气机相对应。左鼻孔与肝气的升发相联系,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生长;右鼻孔则与肺气的肃降相联系,象征着秋天的收敛与沉静。诗中提到的“分两道溪流”与《黄庭经》中的“鼻神通运两仪风”相呼应,形象地描绘了呼吸过程中如何调和脏腑之间的气机,维持身体的平衡与和谐。
4,九窍玲珑塔
鼻为七窍之首,《难经》称「肺气通于鼻,脾气贯于窍」。诗中「神农郎」喻脾胃,揭示嗅觉强弱直接反映中土运化之力。鼻子作为人体的九个主要孔窍之首,与肺和脾的关系尤为密切。《难经》中提到,肺气通过鼻子与外界相通,而脾气则通过鼻窍得以体现。诗中的“神农郎”比喻脾胃,强调了嗅觉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脾胃运化食物的能力,从而影响整个身体的健康状态。
养生诗诀:
晨揉素髎启天窗,
暮点迎香纳地粮。
但使鼻峰分泾渭,
何愁混沌蔽三光。
(注:三光指日月星,喻精气神。)
通过早晨按摩素髎穴,开启身体的天窗,让阳气得以进入;到了傍晚,点按迎香穴,吸收大地的粮食,即食物的精华。只要能够使鼻部的气机清晰分明,如同分清泾渭,那么身体的精气神自然不会被混沌所遮蔽,如同日月星三光一样明亮。这四句诗诀,不仅体现了中医养生的理念,也指导人们如何通过简单的日常动作来维护和提升健康。
作者简介:
张拥军,退役空军中校军衔,作家、诗人,国医名师。
幼承庭学,长期潜研不辍,跟进开方施救,同时撰写了数百篇中医研讨论文。现入驻中国影响力人物数据库,曾受邀在人民大会堂、国家会议中心、中国航天城及广东、湖北、江苏、河北、内蒙、山东、浙江、福建等地做数百场健康讲座。其独特的"五方解病",即:经络方、调心方、食疗方、运动方、中药方,辩证运用,综合施治。
为中国航天城科技人员、诸多商会及海内外万余人做过疾病调理。在调治各类常见病及抑郁症、癌症、重症肌无力、帕金森综合症等疑难杂症方面具有显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