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聊聊女性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很多女性可能经历过盆腔、下腹部或外阴的莫名疼痛,有时还伴有尿频、尿急,甚至影响日常活动和睡眠。这种“说不出口”的疼痛,可能是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PS)在作祟。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隐秘的困扰”,看看它是什么、怎么治,以及日常该如何应对。

什么是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简单说,MPPS是一种盆底肌肉的“紧张过头”导致的疼痛问题。我们的盆底有一群支撑盆腔器官(如膀胱、子宫、直肠)的肌肉,当这些肌肉长期处于缩短、紧绷状态,就可能形成疼痛的结节(触发点),进而引发一系列不适:

疼痛可能是“内部”的(比如盆腔深处),也可能是“外部”的(如腹部、臀部、外阴或坐骨结节附近);

可能伴随尿频、尿急、性交痛,甚至影响排便;

病程超过6个月就属于慢性,但早期干预能有效避免症状加重。

这种疼痛的根源主要与“触发点”有关——这些结节会在按压时引发剧烈疼痛,还可能释放炎症物质,加重痛感。而且,压力、尿路感染、身体创伤等都可能成为“导火索”,让疼痛反复发作。

得了MPPS,该怎么治?

MPPS的治疗没有“一刀切”的方法,需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核心是放松紧张的肌肉、减少疼痛刺激、学会管理症状。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以下几类:

1. 盆底理疗:基础中的基础

盆底理疗(PFPT)是所有患者的首选治疗,就像给紧张的肌肉“松绑”。由专业理疗师操作,通过手法放松盆底肌肉的触发点、拉伸紧绷的组织,同时调整姿势和骨盆周围的肌肉问题(如腰部、臀部肌肉)。

每次治疗约45-60分钟,每周1-2次,通常需要8-12周,慢性患者可能需要更久(甚至1年以上);

治疗早期千万不要练“凯格尔运动”(收缩盆底肌),可能会加重疼痛;

若内部理疗太痛(比如有创伤史的患者),可先从外部放松、盆底瑜伽或自我拉伸开始。

2. 药物治疗:帮你“减轻负担”

如果疼痛影响到睡眠或日常活动,医生可能会搭配药物:

一线药物:加巴喷丁(缓解神经痛)、三环类抗抑郁药(助眠+缓解尿频)、肌肉松弛剂(如环苯扎林,睡前用减轻痉挛);

局部用药:阴道用雌激素(改善更年期阴道萎缩引发的疼痛)、利多卡因凝胶(局部止痛);

注意:药物需从小剂量开始,慢慢调整,可能需要4-6周才见效,切勿自行停药。

3. 注射治疗:给顽固疼痛“精准打击”

对理疗不耐受或效果不好的患者,可考虑注射治疗:

触发点注射(TPI:往疼痛结节注射局部麻醉药(如布比卡因),快速缓解疼痛,还能帮助后续理疗更顺利进行;

肉毒毒素(BTXA)注射:适合严重肌肉紧张、理疗无效的患者,能放松肌肉、减轻痛感,效果可持续数周,但需由专业医生操作,避免副作用(如尿失禁)。

4. 心理支持:疼痛不止是“身体的事”

慢性疼痛很容易让人焦虑、抑郁,而情绪又会反过来加重疼痛,形成恶性循环。这时,认知行为疗法(CBT)就很重要——通过调整对疼痛的认知、学习放松技巧,减轻心理负担,增强应对能力。如果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问题,还需专业心理医生介入。

日常做好这几点,减少疼痛复发

MPPS是一种“容易反复”的问题,日常管理和预防很关键:

学会自我放松:疼痛发作时,试试冰敷(阴道或腹部,每次不超过20分钟)、热疗(热水瓶或电热垫,避免烫伤),或简单的拉伸、按摩触发点;

规律运动:选择温和的瑜伽、普拉提,增强核心和盆底肌肉的柔韧性(避免剧烈运动);

管理压力:深呼吸、冥想、渐进式肌肉放松等技巧,能减少因焦虑导致的肌肉紧张;

避开诱因:注意预防尿路感染,避免久坐、过度劳累或突然的身体创伤,减少疼痛“导火索”。

MPPS虽然常见,但很多女性因为“不好意思说”而延误治疗。其实,它就像脖子、肩膀的肌肉紧张痛一样,是可以通过科学干预改善的。如果出现盆腔、下腹部疼痛,或伴随尿频、性交痛等问题,别硬扛,及时去妇科或盆底康复专科就诊——早发现、早干预,才能更快摆脱疼痛,找回舒适的生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聊聊女性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