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原创 「窝里横外面怂」的孩子,多出自这2种家庭,根源在爸爸身上

不知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孩子,在家就是「小霸王」,爸妈说一句,他能顶十句,脾气大的很。

但一出门,立马变「蔫瓜」,不仅胆小,做事畏首畏尾,被别人说也不敢吭声 ,像变了个人一样。

这类孩子,我们一般管他们叫「窝里横」。

其实,孩子的这种行为,是一种心理补偿。

因为他很聪明,深知外面不安全,而在家能任性。

深究背后,这反而是孩子没有安全感、没底气的一种表现。

在外面不敢表达和反抗,只能把这种「压抑的情绪」带回家。

于是就变成了前面说到的这种孩子,对家人显得很暴躁。

这类「窝里横外面怂」的孩子,多出自于2种家庭,而根源就在爸爸身上。

一、爸爸「隐身」+妈妈「唱主角」

在家庭教育中,爸爸是缺席状态:赚钱是主责+带娃随缘+教育缺席。

要知道,爸爸才是决定孩子安全感、规则感和边界感的关键人物。

在孩子的成长中,若是爸爸缺席了,那孩子就可能过度依赖妈妈,或者不服妈妈的管教。

尤其男孩子,缺少了爸爸的管教和榜样,就容易变得情绪化、暴躁、没有规则意识,时间久了,更是「蹬鼻子上脸」。

一个亲戚家的孩子就是这样,妈妈是出名的能干型,家里大小事都是妈妈包办:

洗衣做饭、接送孩子、辅导作业、上兴趣班、带孩子出去玩……

她老公在外地上班,一年也回不了几趟,每次就回来几天,一心只想躺平。

每次见到她,都跟我们抱怨「孩子太难管」了,在外面别人说什么都听,唯独不听她的。

有次我见到他跟几个孩子玩时被嘲笑,他都不敢还嘴一句。

那一瞬间,我明白了,他不是不懂规矩,是只在妈妈面前才「敢」发威。

因为爸爸长期不在家,妈妈是他唯一的管教者,也是情绪的出口。

孩子在家里发横,是因为他知道妈妈爱他,自己“横得起”。

在外面发怂,是因为他不确定别人能不能像妈妈一样容忍他,不知道能不能“撑得住”。

于是,就出现了这种反差:妈妈越宠,爸爸越躲,孩子越闹,外面越怂。

殊不知:父亲,才是一个家庭最好的秩序。

若是爸爸能在孩子小时候就一直参与进来,哪怕一句话、一个眼神,也能胜过妈妈的千言万语。

二、爸爸「太强势」+全家「低气压」

这是另外一种截然相反的家庭情况:爸爸没缺席,但管太严了。

动不动就吼人、训人,搞得全家气氛都紧张兮兮的。

我家邻居就是这样的「虎爸」,脾气大,性格强势,做事雷厉风行,管教孩子更是严的出了名。

他在电话里面吼孩子两句,孩子都能吓的半天不敢说话。

在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像是天天生活在「高压锅」里,都没有自由说话的空间,也因此变得极度敏感。

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自然而然的掌握生存技能:

为了避免冲突,要学会顺从察言观色

在外人面前也是小心翼翼的,因为他早就习惯了在强权下闭嘴

但他也需要「释放」,对象就成了妈妈,或是家庭里其他的弱势成员。

这种情况,孩子不是在耍脾气,是在找回控制感」,是畸形的表达。

三、窝里横的孩子,缺个「智慧的爸爸」

父亲的责任,不是完全不管,更不是严厉打压,而是给孩子立规矩、立底线。

让孩子知道:这个家是有边界的,用自己的态度、行动,传递责任和担当。

教会孩子温柔而坚定的处理问题,而不是外面怂窝里横。

具体可以这样做:

1.爸爸要「露脸」+妈妈要「放权」

爸爸要参与到孩子的家庭教育当中来,陪伴孩子成长。

不做甩手掌柜,也不做强势爸爸,陪孩子玩玩游戏、聊聊天,讲讲不会写的题,带孩子出去打打球……

孩子对爸爸的需求,并不是「听你说教」,而是「你在我身边」。

当然,这也需要妈妈的适当放手,别任何事情妈妈都冲在最前面。

别然给孩子默认:爸爸没用,我只听妈妈的。

学着做个懒妈妈、笨妈妈,尤其养育男孩子,「适当示弱」才能让爸爸更有责任感,让孩子成长的更好。

2. 两个人一起设「边界」

家庭教育,本质上是一场「父母共修」。

家里不能只有爱,没有规矩。

而规矩也不只是「不能做什么」,更是「为什么不能做」。

孩子需要明确的边界,也需要温柔而坚定的执行者。

这个执行者,是妈妈,也是爸爸。

爸爸缺席,妈妈一人带孩子,就容易陷入「情绪化母爱」;

但若爸爸太强,孩子又会因为「权威压倒一切」而失去自己。

只有父母都参与了,并且都把握好度,家庭关系才能融洽和睦。

所以,请爸爸们:

多参与进孩子的日常,而不是只在「关键时刻」露面;

给孩子底气和温柔,而不是只教他「隐忍」「硬气」;

给孩子做好榜样,而不是把「我说了算」挂嘴边。

好爸爸,是孩子性格、气质、行为模式的第一影响人。

好爸爸,是愿意走进孩子的世界,也允许孩子走进爸爸的心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原创 「窝里横外面怂」的孩子,多出自这2种家庭,根源在爸爸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