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东省佛山市各区最新的通报,截至7月24日,佛山市5个区已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超过4000例,其中顺德区报告确诊病例3627例,均为轻症病例。据澎湃新闻,目前,广州、阳江、湛江等地均出现了基孔肯雅热病例。世界卫生组织25日警告,基孔肯雅热病毒正在全球多地扩散,已有119个国家报告病例,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
针对我国近期南方部分地区突然增多并出现外溢的基孔肯雅热病例,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首次发声。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了为何此次病毒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传播较快。
“中国既往没有过输入性基孔肯雅热引发大流行的案例,对该病的基础免疫力缺失,因此病毒传播会快于其他流行区域。”张文宏向记者解释称。
不过即便如此,他认为,如果及时采取有效迅速的措施,目前南方部分地区应该仍处于控制疫情的有效窗口期,仍能阻止感染风暴的进一步形成并阻止病毒向周边区域扩张。
根据广东省佛山市各区最新的通报,截至7月24日,佛山市5个区已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超过4000例。目前,佛山当地已经对感染患者采取了防蚊隔离措施。
对此,张文宏表示,人也是该病毒的传染源,会帮助病毒的传播,从人到蚊,再传播给人,而现代交通的便捷性可以让疾病出现跳跃性的传播——该病毒可以通过人员来往,将病毒带到新的蚊媒生活区域,进而拓展基孔肯雅热的流行区域。
“后续的重点还是要不遗余力地扑灭蚊子孳生地;同时周边地区必须对疑似病人进行密切监测。”张文宏表示,“此外,在疫情过后必须立即展开当地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从而明确此次感染覆盖的人群有多大,下次再出现新传染风暴的风险有多大。”
他还表示,目前来看,基孔肯雅热病毒感染主要是轻症,对症治疗即可。
在四川也会感染基孔肯雅热吗?省疾控中心最新提醒
基孔肯雅热是什么?
据相关专家介绍,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蚊媒传染病。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本地传播,近些年我国周边的东南亚疫情持续活跃。
我国于2008年首次发现输入性病例,近期,我国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因境外输入病例导致本土暴发疫情,截至目前,累计报告病例数超3000例。
感染了基孔肯雅热会出现哪些症状
感染基孔肯雅热后主要症状有急起高热、关节痛、关节肿胀、斑丘疹,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等消化道症状,畏光、结膜充血或出血等症状,关节痛常表现为游走性疼痛,可累及多个关节,以侵犯小关节(如指关节)多见;关节痛常伴随发热症状出现,可持续数天或数月。
四川有没有传播基孔肯雅热的蚊子?会人传人吗?
据了解,四川省蚊虫主要有致倦库蚊、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传播“基孔肯雅热”的伊蚊,在四川主要是白纹伊蚊。
但基孔肯雅病毒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不会人传人。目前我国无基孔肯雅热疫苗,无特效药,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
现在还能去佛山吗,怀疑感染怎么办?
能去,但要做好防蚊措施,不要被蚊子叮咬。基孔肯雅热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和对称性关节痛,尤其小关节如手、脚趾、手脚腕关节疼痛,如有上述症状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出国或前往国内广东等高风险地区旅居史。
基孔肯雅热是蚊媒传播,一般热到多少度就没有蚊子了
蚊类的繁殖和活动受温度与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一般在20—35摄氏度之间达到活动峰值,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会抑制它们的活动。
温度超过40摄氏度,蚊虫的活动会减少,幼虫和蛹的死亡率会升高,但要警惕躲入室内、车库、地下室的蚊虫,仍然活跃。
如何选择有效的避蚊产品?
首先,选择成分标注清晰、来自正规品牌、渠道的产品,国内驱蚊产品均有“WP”开头的农药登记证号。其次,看驱蚊产品上的成分和配比,比较常见的有效驱蚊成分是避蚊胺、驱蚊酯、派卡瑞丁、柠檬桉叶油。
孕妇和婴幼儿选择驱蚊产品需以安全性为核心,优先采用物理防护,使用蚊帐、穿浅色、轻薄透气的长袖衣裤,化学驱蚊剂需注意成分和浓度,涂抹避开眼、口、耳、伤口、破损皮肤和敏感部位。
居家防蚊应该注意什么?
居家/社区防蚊建议居家安装纱门、纱窗是防止蚊虫进入室内的最有效方法。
蚊子在水中产卵,幼虫也生活在水中,清除积水是关键,比如家中泡菜坛沿水、室内水养植物、花盆托盘等积水,要定期清洗或清理,避免滋生蚊虫;成蚊喜欢待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比如家里的地下室、卫生间角落、床底等,保持这些场所的干燥通风很重要。
社区定期排查和清理杂物、废弃容器、卫生死角、各种无用的积水,特别是楼道、地下室、电梯前室和景观水池等。对公共绿化带、下水道、垃圾房等重点区域进行专业消杀;做好邻里宣传,共同维护公共环境,打造无蚊社区。
来源:中国新闻网、第一财经、成都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