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款古老而清新的饮品悄然翻红,从健康博主到养生达人,都在分享其自制的沁凉饮配方。它就是——紫苏饮,这盏曾被宋仁宗钦定为“天下第一饮”的宫廷凉茶,如今再度成为盛夏顶流。
一株本草染就的千年沁凉
紫苏饮的制作简单便捷:取新鲜或干燥紫苏叶(约10-15克),沸水冲泡或稍煮几分钟,滤出紫色汁液即可。可根据需求添加不同配料,起到不同功效:
1、基础紫苏饮(宋宫遗方)
鲜紫苏叶20片(或干品10克)、山泉水1升、黄冰糖少许。
功效:
解表散寒(尤其适合吹空调受凉初起)、行气和胃、缓解轻度恶心。
适宜人群:
普通人群,尤其夏季贪凉受寒、食欲不振者。可加少量冰糖或蜂蜜调味。
2、紫苏姜枣饮
紫苏叶 + 生姜几片 + 红枣3-5颗
功效:
驱寒暖胃力度更强,补中益气。生姜增强散寒止呕,红枣补益脾胃。
适宜人群:
体质偏寒、脾胃虚寒(容易胃痛、腹泻)、受寒后症状较重者,女性经期受寒不适也可饮用。
3、紫苏陈皮饮
紫苏叶 + 陈皮5-10克
功效:
理气化痰、燥湿健脾、消食化积。陈皮增强理气化痰、燥湿和胃之力。
适宜人群:
痰湿体质(舌苔厚腻)、饭后腹胀、咳嗽痰多、胸闷气滞者。
4、紫苏梅子饮
紫苏叶 + 话梅/乌梅2-3颗 + 可选少许柠檬片
功效:
生津止渴、开胃解腻、助消化。梅子(话梅/乌梅)的酸味增强生津开胃效果。
适宜人群:
夏季暑热口渴、食欲不振、饮食油腻后需解腻者。此款风味独特,接受度高。
5、紫苏薄荷饮
紫苏叶 + 新鲜薄荷叶一小把
功效:
清热解暑(尤其适合风热感冒初期咽喉不适)、提神醒脑、疏解肝郁。
适宜人群:
感觉暑热烦闷、轻微咽喉肿痛、头晕脑胀、情绪郁结者。
一株紫苏,全身皆灵
紫苏,这株看似平凡的植物,实则全身是宝,每一部分都承载着不同的自然馈赠。古人用药如调兵,其叶、梗、籽各藏乾坤,部位不同则攻守异势:
紫苏叶-紫伞轻摇
性温辛散,如羽扇纶巾的儒将。
专走肺脾二经,善解风寒初袭之困(畏寒无汗、鼻塞头痛),更可疏解脾胃郁气(胸闷呕恶、食滞腹胀)。李时珍谓之:“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实为夏月乘凉饮冷后,驱散“阴暑”的妙品。其独特香气还能解鱼蟹之毒。
紫苏梗-青茎通络
味辛甘而性平,似稳重持中的宰相。
专注理气安中,尤擅疏通胸膈痞闷、脘腹疼痛,其性较叶更缓,古人更以“顺气安胎”之功,护佑胎动不安的妇人。所谓“梗主中焦”,便是此意。
紫苏子-褐珠藏珍
性润而降,如运筹帷幄的谋士。
主攻痰壅气逆,能降肺气以平咳喘(痰多咳喘),润大肠而通秘结(肠燥便秘)。《药性论》直言其“下气,止嗽,润心肺”,乃痰喘者的枕边良药。
一株本草,中华料理的点睛技艺
海鲜去腥增香
煮鱼、蟹、贝壳类时加入几片紫苏叶,能有效去除腥味,增添独特清香(如日式料理中的刺身搭配)。
泡菜防腐提味
制作韩式泡菜或中式腌菜时加入紫苏叶,其天然抑菌成分可延长保质期,并赋予独特风味。
解腻消食
新鲜紫苏叶可凉拌(如紫苏拌黄瓜),或作为烤肉、油腻食物的配菜,清爽解腻助消化。
天然驱蚊剂
揉搓新鲜紫苏叶涂抹在皮肤上,其特殊气味有一定驱避蚊虫的效果。
食材防腐保鲜
在存放生鲜食材的容器中铺上紫苏叶,有助于保鲜。
紫苏饮虽好,并非人人皆宜
1、温病及气弱表虚者慎用
紫苏性温辛散。对于温热病(如高烧、咽喉红肿热痛)、或本身气虚易出汗(表虚自汗)的人群,过量饮用可能加重症状。
2、阴虚内热/实热证者慎用
表现为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等症状的人群,饮用温性的紫苏饮可能“火上浇油”。
3、紫苏过敏者禁用
极少数人可能对紫苏过敏,饮用后出现皮疹、瘙痒等反应。
4、长期大量饮用需注意
紫苏含草酸较高,长期大量饮用可能增加肾结石风险。建议适量、间断饮用。
5、孕妇饮用需咨询
紫苏梗虽有安胎记载,但孕妇体质特殊,如需药用或长期饮用紫苏饮,最好咨询中医师意见。
小贴士
1、新鲜紫苏叶效果通常优于干品,香气更浓郁。
2、煮饮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5分钟),以免香气过度挥发。
3、紫苏饮色泽美丽(紫红色),遇酸性物质(如柠檬)会变为粉红色或红色,是天然花青素的正常反应。
一杯小小的紫苏饮,不仅承载着今夏的清凉风尚,更凝结着古老东方的养生智慧。从田间地头到都市餐桌,从治病良药到日常佳饮,紫苏以它独特的魅力诠释着“药食同源”的真谛。在享受这份紫色浪漫时,不妨多了解它的特性,根据自身体质选择合适配方,避开禁忌,让这株“宝藏植物”真正为你的夏日健康增添一抹亮色。
审稿专家:广东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魏理主任
一审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技服务站 朱莎
二审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技服务站 叶珍珍
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科技服务站 林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