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心血管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发布了《2024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心血管病专业分册》(以下简称《报告》),并在本刊发表了该报告的概要内容。
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QMS)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收治心血管病住院患者的医院有8 119家,较2022年增加43.8%;其中三级医院2 549家,二级医院5 570家,二级医院数量较2022年增加60.1%。2022~2023年每百万人口收治心血管病住院患者的医院数量由4.0家增至5.8家,其中三级医院数量由1.5家/百万人口增至1.8家/百万人口。2023年收治主要诊断为心血管病住院患者的医院有7 348家,其中三级医院占32.8%。
2023年出院任意诊断(出院主要诊断或其他诊断)包含心血管病的住院患者7 649.8万人次,较2022年增加47.3%,其中出院主要诊断为心血管病(以心血管病为主要原因住院)的患者1 823.7万人次(占23.8%),较2022年增加46.3%(图1)。仅出院其他诊断含有心血管病(因非心血管病为主要原因住院)的患者5 826.1万人次,较2022年增加47.5%(图2)。
2023年出院主要诊断为心血管病的患者院均出院中位数为1 022(178,3 040)人次,其中三级医院为3 512(914,6 657)人次,较2022年 [2 912(1 020,5 458)人次 ] 明显增加;二级医院为607(111,1 724)人次,较2022年 [834(241,1 736)人次 ] 有所下降(图3)。
在2023年出院任意诊断包含心血管病的住院患者中,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患者数量仍居前列,依次为5 037.6万人次、2 456.8万人次、1 506.9万人次、1 113.0万人次(图4A);肺血管病、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包炎及心包积液、心肌病、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数量依次为332.7万人次、266.1万人次、202.4万人次、168.1万人次、84.9万人次、10.9万人次、2.5万人次(图4B)。
在2023年出院主要诊断为心血管病的患者中,冠心病患者数量最多,为837.2万人次(图5)。在出院主要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中,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最多,占40.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占14.6%;STEMI患者占6.8%。
HQMS数据显示,2023年出院主要诊断为心血管病的患者平均年龄为(63.4±15.9)岁,较2022年平均年龄 [(65.1±15.0)岁 ] 下降1.7岁;女性(46.1%)少于男性(53.9%),56.6%合并高血压,25.7%合并脑卒中,22.2%合并糖尿病(表1)。
在 2023 年仅出院其他诊断含有心血管病的患者中,出院主要诊断居前三位的分别为脑血管疾病(14.9%)、恶性肿瘤及放化疗(9.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4%),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放化疗占比较 2022 年略有降低。2023 年三级医院患者的首位住院原因是脑血管疾病,占三级医院收治数量的12.7%;二级医院患者的首位住院原因同样是脑血管疾病,占二级医院收治数量的19.1%(图6)。
在心血管病重点诊疗技术方面,HQMS数据显示,2023年能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永久起搏器植入、心房颤动导管消融、腹主动脉腔内手术、胸主动脉腔内手术和体外膜氧合(ECMO)治疗的医院均超过1 000家(图7),其中能开展PCI的医院最多(3 536家),较2022年增加21.5%。2023年开展PCI、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永久起搏器植入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均超过10万人次,其中PCI数量最多,达193.10万人次(图8),较2022年增加40.3%。
2023年,在21种心血管诊疗技术中,能开展至少一种诊疗技术的医院有3 756家,上述医院平均能开展4(2,6)种诊疗技术,其中三级医院平均能开展 6(4,13)种,二级医院平均能开展 4(1,7)种。在4种心内科诊疗技术中,能开展至少一种诊疗技术的医院有3 688家,能同时开展4种诊疗技术的医院有1 401家,其中三级医院1 135家,二级医院266家。在16种心外科常见手术中,能开展至少一种手术的医院有1 867家,能同时开展16种手术的医院有89家,均为三级医院。
在2023年出院主要诊断为冠心病且年龄≥18岁的患者中,PCI/CABG例数比值为29.1 : 1, 较2022 年(28.8 : 1)略有上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PCI/CABG例数比值最高为353.2 : 1,最低为6.6 : 1,地区间差距较2022年有所减小(2022年最高为470.3 : 1,最低为6.5 : 1)。
转载: 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本刊所有文章全部免费阅读和下载!
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网(www.chinacirculation.org)“期刊目录”或小程序(中国循环杂志+),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本刊所有文章!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