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眼科疾病具有很强的隐匿性,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不容易引起重视,到了中晚期,却会严重影响视力,甚至有致盲风险。但是,这些疾病对于大众十分陌生,甚至患者自身都不甚了解。圆锥角膜就是这样一种隐匿性强,对视力影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
01
什么是圆锥角膜
圆锥角膜是以角膜中央或旁中央扩张变薄并向前呈锥形突出为特征的一种眼病,常造成高度不规则散光,晚期视力显著下降而致盲;部分患者会出现急性角膜水肿,水肿消退后遗留瘢痕。本病多于青春期发病,是我国重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
我们的眼角膜是一层透明的结构,本身具有一定弧度。角膜健康水平直接影响我们的视力。圆锥角膜会导致角膜持续变薄、扩张前突,失去原来稳定的结构,引起角膜水肿、破裂。
02
为什么圆锥角膜难以察觉
早期圆锥角膜的临床体征不明显,主要症状为早期单眼或双眼出现近视和散光,其中1只眼或双眼近视和散光进行性加剧。散光度数往往较高且不规则,框架眼镜矫正效果欠佳。
圆锥角膜多发于青春期前后,由于青少年时期屈光(近视、远视、散光)度数尚未稳定,近视增长属于常见现象。家长和患者不容易自行发现眼部异常。直至框架眼镜无法达到良好的矫正效果,到医院检查,才发现病情。因此,尤其应加强对儿童青少年圆锥角膜的早期筛查。
角膜地形图、角膜生物力学检查等,能发现肉眼无法观测的角膜变化
此外,很大一部分圆锥角膜早期患者症状并不明显,甚至矫正视力仍可达到1.0,需要通过专业的眼科检查如:角膜地形图、角膜生物力学、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医学验光检查等才能确诊。
03
揉眼睛是圆锥角膜的高危因素
圆锥角膜的发病不仅和眼睛有关,也受到用眼习惯和全身性疾病的影响。
圆锥角膜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种族因素(如亚洲和阿拉伯)、全身疾病和生理状态因素(如唐氏综合征、结缔组织疾病、妊娠等)、眼部因素(如长期揉眼、过敏性结膜炎、眼睑松弛综合征)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证明,揉眼睛是圆锥角膜的高危因素。而揉眼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不良用眼习惯,应该引起重视。
根据中华实验眼科杂志所刊登的研究《圆锥角膜临床特征及其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统计,908例圆锥角膜患者中,9.80%的患者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史,25.55%的患者合并全身其他疾病史,1.98%的患者有圆锥角膜家族史;1476只患眼中,27.57%为重度圆锥角膜,61.94%有揉眼史。
而过敏性结膜炎以及过度用眼导致的视疲劳、干眼症是导致揉眼的主要原因,日常生活中,应及时治疗或改善用眼习惯。
04
得了圆锥角膜,怎么办?
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形态不稳定,病变一旦发生,通常会持续进展,不可逆转。首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揉眼睛的习惯,患有过敏性结膜炎的患者应及时治疗。过敏性结膜炎患者、青少年、有圆锥角膜家族史的等高危人群,定期到眼科医院接受检查,对及时发现圆锥角膜有积极意义。
框架眼镜
圆锥角膜早期视力下降,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可通过配戴合适框架镜提高视力。
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
出现近视和不规则散光度数加深,若框架眼镜无法矫正,可尝试使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和巩膜镜,这类特殊的角膜接触镜对于角膜不规则散光有良好的矫正效果,视力提高优于框架镜。
角膜胶原交联术
患者视力急剧下降或者配戴框架眼镜和RGP已经无法达到理想视力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一般采用角膜胶原交联术(CXL),通过增加角膜胶原纤维之间的化学链接,增加角膜基质的硬度和强度,从而控制或延缓圆锥角膜病变进展,适用于临床进展性圆锥角膜。术后也可以继续配合角膜接触镜进行视力矫正。
角膜移植
急性圆锥角膜水肿消退后,角膜全层残留瘢痕,当圆锥角膜发展至晚期时,视力明显下降且不能矫正,需要进行角膜移植以挽救视力。
数据及部分内容引用自:《中国圆锥角膜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圆锥角膜临床特征及其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图文:张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