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和亲后,开始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尴尬局面。松赞干布的第一任王妃,尺尊公主,事实上并不是松赞干布主动迎娶的,而是通过“抢亲”的方式获得的。在尺尊的影响下,文成公主发现自己在吐蕃的地位颇为尴尬。新婚之夜没有设立新房,宫中的佣人也没有,松赞干布对她冷淡无比,对她的遭遇视而不见,任凭她受到种种羞辱。那么,文成公主在吐蕃究竟是如何被看待的呢?她的地位究竟如何,尤其与尺尊公主相比。
吐蕃,这个在公元7至9世纪的中国藏族政权,养牦牛、马、猪、独峰骆驼,青稞和荞麦也是当地的主要农作物。松赞干布,这位在7世纪登基的吐蕃之王,其即位过程堪称悲壮。从年仅13岁时,父亲被毒死,导致吐蕃内乱不断,一位年轻的王子必须在危机四伏的情况下,缉拿杀父仇人,训练军队,并亲自披挂上阵,制服了多个部落,确保了吐蕃的安定。在稳定局势后,松赞干布实行税法改革、任用贤能官员,大大促进了吐蕃的经济发展,成为百姓心中的“神明”。
然而,这位“神明”也是需要娶妻的,而且要求并不简单。松赞干布的两位王妃,尺尊与文成,究竟谁的地位更高,我们不妨进行对比。
松赞干布的第一任王妃是来自尼泊尔的尺尊公主,松赞干布当时年仅16岁,已经有了三位藏族妾室。尺尊公主的求亲有三种不同的历史版本。根据《西藏王统计》记载,尺尊公主的家族来自尼泊尔的塔库里王朝,她的父亲光胄王。据说,在松赞干布征战期间,听说尺尊公主美貌无比,便派人前往求亲。但光胄王不满意松赞干布的条件,拒绝了这桩婚事。于是,松赞干布采取了强硬手段,带领大军威胁光胄王,最终迫使他同意嫁女,并送上丰厚嫁妆。这种说法认为尺尊公主并非心甘情愿,而是被迫出嫁的。
《旧唐书》中提到,尺尊公主是作为回报松赞干布收留其弟的恩情而嫁给了他。敦煌吐蕃文献和金石铭刻中并未提及尺尊公主的事迹,一些学者因此怀疑她可能是历史虚构人物。但从她带来的佛像和尼泊尔工匠的记录来看,这一说法显然并不成立。
而文成公主的婚姻则与尺尊公主不同。吐蕃与大唐的第一次外交接触发生在公元633年,松赞干布听闻大唐女子温文尔雅,便决定寻求联姻。为了达到目的,松赞干布曾派使者带着大量珠宝到长安求婚。唐太宗非常爽快地答应了这笔婚事,甚至赐予了许多礼物。然而,吐谷浑的使者却在背后捣鬼,贬低松赞干布的婚事,唐太宗因此生气,取消了婚约。松赞干布怒不可遏,决定亲自出兵讨伐吐谷浑,结果将其击败,并且再度向唐太宗请求婚姻。
这一次,唐太宗决定让松赞干布公平竞争。松赞干布派遣使者噶尔东赞前去长安,代表吐蕃参与亲事的竞争。在唐朝的测试中,噶尔东赞凭借出色的才智,通过了所有考验,最终获得了与文成公主结婚的机会。
由于松赞干布历经波折,终于获得文成公主的青睐,因此他对文成公主的宠爱可见一斑。文成公主虽然并非真正的“公主”,但她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善良,赢得了松赞干布的深厚爱意。在文成公主到达吐蕃的路途中,松赞干布亲自迎接她,并且在仪式上给予了她无与伦比的尊重。
文成公主抵达吐蕃后,开始在社会和文化方面进行改革。她不仅改掉了吐蕃人民的陋习,如不再用赭色制土涂面,还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帮助吐蕃农民种植小麦和大豆,改变了吐蕃的农业生产方式。此外,文成公主还在文化和教育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她帮助设计了藏文,推动了藏族文化的发展。她带来的工匠和文人,也帮助吐蕃在建筑和工艺上取得了进步。
相比之下,尺尊公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佛教的传播上,她是佛教传入吐蕃的奠基人之一,并且帮助修建了布达拉宫。然而,她的政治影响力和文化贡献远不及文成公主。
尽管尺尊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婚姻较为和谐,但她的地位始终未能超越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在松赞干布去世后迅速去世,她的葬礼并没有得到特别重视。而文成公主则在吐蕃为她建立了众多寺庙,显示了她在吐蕃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总的来说,尽管文成公主的身份较为特殊,但她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善良,赢得了松赞干布的宠爱,并对吐蕃的文化、农业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她的影响力无疑深远,成为吐蕃历史中的重要人物。而尺尊公主则在佛教文化和松赞干布的婚姻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但在其他方面,她的贡献相对较小。